[2023年3月14日更新]
今天要介紹一個敘事治療的技巧,就是在「接觸內在小孩 」這篇文章提到的「自我對話」方式:它是利用時間線、擬人化的方式來與過往的自己對話,舉個例子來說,治療師引導案主與15歲的自己對話,在開始前可請他選一個物品或是人(團體中可使用)來代表當時候的自己,若是沒有將他外化也沒關係,可以直接以問話方式直接進行。
這樣的對話並不是隨便選擇某個時期的年齡來做,通常要先聽聽對方的故事,從故事中找出線索。我在實務的經驗中,曾聽到某位案主敘述在他國中蒔被霸凌的經驗,在來回多次的對話中了解這個經驗烙印成創傷,而真實的他早就在當時「死了」。
在某次談話中有機會提到此事,當時我邀請他進行自我對話,例如你會想跟15歲的自己說什麼?你會想怎麼安慰他?等,這些問話當然是根據當時治療師當下的感受去鋪陳並沒有一定的問話模式,然後也請15,歲的他回應現在的自己…。
這個技巧是我覺得很棒的敘事精神是當你真的投入並回到當時候的自己時,會有很多複雜的情緒出現,而這可能是你隱藏多年的情感且不願碰觸的地方。
碰觸這會痛但是敘事的問話會讓你除了感到痛以外也會有自我肯定的感覺。它珍惜每一個時刻的你,因為即使經歷全世界最悲慘的事,敘事總是意圖找到珍貴的地方、值得欣賞的地方。
欣賞當時候的掙扎、難堪、抉擇或是行動,讓不同的問話使你重新思考自己的故事。通常,一個悲慘的故事我們只記得不好的地方,很少有人在痛苦的故事中記得美好的地方。身為一個敘事治療的工作者必須也有義務地去挖掘這些,每一個細節都是你不能放過的。
在與過往的我對話時,最後還是要「見證」這個故事,見證方式很多種,我常使用的見證是人物的見證,例如在這段經歷中誰了解你的感受?有誰看見你的努力?等,或自己見證自己,例如現在的你會怎麼欣賞15歲的你?你覺得15歲的你有什麼寶貴的地方?等。「見證」的運用可參考其他文章,講白話文就是透過自己與他人的肯定來確認某些價值,就像結婚大家會請客就是一種見證的儀式。在治療中透過見證會產生內在力量。這個技巧我常用也與你分享,謝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