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敘事取向藝術治療:情緒線、六格畫(2023年1月更新)

[2023年1月27日更新]

為何是敘事取向的藝術治療?
從佛洛伊德以來,心理治療理論與學派層出不窮,而且包羅萬象。治療師們都希望透過更具人性化的方式來與案主們工作。治療過程是重寫生命故事的過程,也是共同創作的過程而為了使案主可以更投入治療過程是很重要的事,這也是近年藝術治療廣為使用的原因之一。

敘事治療有許多重要的後現代哲學理念,例如解構、外化、重視案主本身的能力與知識、重新建構等,表達性藝術治療則是透過廣義的藝術媒材,如美術、音樂、戲劇、書寫、舞蹈等,來開啟治療對話的空間,兩者的結合能帶來許多不同的可能性,帶來更多的趣味。

解構:外化應用

我們生活上最為熟悉的藝術媒材是蠟筆、圖畫紙、彩色筆、水彩等,都是我們小時候上美勞課必用的工具,我們也都有在牆壁或紙上亂畫線條(塗鴉)的經驗,因而衍生出隨意塗鴉畫或僅是使用線條的創作。

生活上容易產生的困擾不外乎壓力、情緒問題等,以情緒為例,如何使用創作與外化概念來更了解自己的情緒呢?

首先,可以使用線條與顏色來創作情緒感受,此部份由案主自行決定,而這是將內在的感受投出外在世界,變成具體的東西,即是外化,當然你也可以給這創作命名,然後再敘述它的故事。

外化的意涵是把人跟問題分開,如果說情緒是人的問題,那將情緒畫出來即使把它變成另外一個有形的物體,與我們分開,能以較客觀的方式來看待情緒,從主觀到客觀,即是把人與問題拉開,變成是有距離的兩個存在體而這就是所謂的治療的空間,當然治療空間也可以是看不見的,只是不在此討論。

如果在團體治療中,每個成員畫出自己的情緒線條後,除了自己詮釋外,亦可請其他成員來詮釋其看到的了怎樣的線條和顏色,以提供不同於該成員的思考與理解,然後再由該成員回應他們,此亦是試圖解構(重新詮釋)該成員主觀且固定的情緒感受,提供新的洞見。

當然進一步還可以請成員畫比較少的情緒經驗,透過非主流論述的方式增加他敘說的內容。

藝術創作:六格畫

表達性藝術治療:六格畫中我曾分享自己的經驗,可以參考
顧名思義,六格畫就是使用六個格子來創作圖畫,當然也可以使用卡片來運作。此由案主或團體成員運用想像力來創作故事,其創作內容須包含主角、任務、協助者、遇到的困難、主角如何克服/處與結果等部份,透過這樣的創作可以了解案主的價值觀、如何思考問題、如何運用資源及渴望等,它是一個創作的歷程也是諮商師評估的歷程。
想像力是人類開發可能性的最大幫手,透過想像我們可以產生內在力量與勇氣,而六格畫正是開啟想像力的空間方式之一,想像會帶來正向能量,通常我們會想像問題是可以被解決的,因此最後的目標是要正向且具體化,就如同宗教常說的有願就有力或是凡相信必定成就,以心理學來說就是自驗預言。
當然這樣還不足以讓案主產生洞察,怎麼說呢?

因為創造性的作品需要透過對話與詮釋才能產生生命力,跟作者才會有共鳴。當案主創作完六格畫的故事內容後,諮商師(如果是團體就是領導者和其他成員們)需要提問問題來讓創作者思考。如何提問是關鍵,通常會詢問的方向是你覺得這個主角優勢的地方?最弱的地方?這個過程中他付出什麼代價?在此過程中學習到什麼等,幫助主角去思考自己本身的狀態,這些對話當然也可採用敘事問法,比如當主角學習到某個價值觀對其未來的幫助為何?他想跟未來的自己說些什麼?也可開啟支線故事(就是案主已經遺忘經驗或是可創造的新經驗)的機會,例如在遇到困難時,這位主角曾經使用過的解決方式為何?以前解決問題的技巧如何運用在這次的困難?等。
最後,再請成員重述一次故事,並加入被提問後產生的故事內容,此為豐厚其故事,讓單薄的故事變成有厚度的故事,也是重新建構故事。
通常我們都會投射出自己現在的困難於故事中,因此,最後需要回到創作者(案主)的現實生活,去聯結該故事與其現實生活中問題有何關聯。這是「遷移」的概念,透過提問和重新組合故事,可以產生新的思考與解決技巧,並使用在新的問題上面。

敘事治療相信,問題解決技巧本身就存在案主身上,治療師只是透過提問挖掘出來。透過創作故事來進行治療是一個相對安全的過程,當我們擁有角色時,就可以被角色所保護,透過故事的隱喻也能帶來更多有趣的內容,治療就不再是令人害怕的過程而是能自由而放鬆地去面對人生課題的經驗。

1 thought on “【第一堂】敘事取向藝術治療:情緒線、六格畫(2023年1月更新)

  1. 後記
    當年寫這個主題是為了融合自己所學,透過寫作思考治療哲學是我喜歡的方式,即使這過程並不精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