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治療13 | 諮商結案:聊聊結案形式(2024年4月更新)

[2024年4月11日更新]

在諮商訓練中結案是一個主題,通常學校的老師們(或督導)會教導實習生(或心理師)在結案時跟案主有個回顧、整理等,然後才畫下句點,但實務上是這樣嗎?有時心理師是能有機會好好跟個案結束,有時候完全沒有就突然結束,比如個案就再也不來了。

我這10多年來身為心理師面對不同形式的結案也是體會頗深,短期個案的結案較容易,畢竟只針對某主題談幾次,關係建立不深,中長期個案則會引發我不同的心理反應,你可以說這是反移情、個人議題…,關係結束對我來說並非都是容易的事,而在這10多年的修煉中也逐漸適應不同形式的結案,應該說我被個案跟機構磨成精了。

我認為結案的形式有以下幾種:

  • 階段性結束,通常是10至16次會談後結案,原本就設定只談這些次數
  • 個案突然不談或換心理師,這可能在諮商初期、中期中發生
  • 長期諮商的結束,通常談超過1年的時間然後完成階段性目標的結案
  • 被迫結案,比如個案自殺
  • 其他

以上我都遇過,有些是諮商關係建立不佳造成、有些是個案不穩定造成、有些則不知道原因…,如果無法好好結束通常我也會思考這段關係就這樣嘎然停止我的感覺是什麼?其中當然有不捨、難過、焦慮等,還有其他。

後來我不知道原因或個案突然不繼續造成的結案次數增多後,我對諮商關係終止的得失心漸漸變少,也或許這更貼近現實,而好好說再見其實是個理想,即使是關係建立的不錯的個案也可能突然就消失。

我記得以前實習時個案不想來或要暫停諮商,老師們(或督導)都會說再約一次談談這件事,比如談為何不想來或是討論諮商關係等,但事實上我遇到的個案很多想走根本不想討論,能夠再約一次的個案通常只在學校出現,社區個案根本也不在乎要不要討論,我後來也覺得沒有句點的結束也沒什不好,硬要再約一次只是勉強對方而已,何必呢?!我也曾經再約一次而感到不舒服,對方只是告知不繼續就這樣,那次見面只有1分鐘,然後說:你可以走了,什麼鬼?這次經驗讓我覺得無須再勉強自己做這樣的討論,所以後來我在諮商關係中變得「灑脫」,學習到不說再見也好,不美好的結束就只是不如自己想像而已,未必得討論出些什麼,沒有按照所謂的標準版本做結案代表什麼呢?我想就只是代表你不是個符合標準化的心理師而已。

當然,我很少主動提出結案,除了次數或機構規定外,通常都給案主決定,而我嘗試接受所有不在預期的結果,這算是我的內在轉化:沒有一定要怎樣才是好,隨著發生的事做出回應即可,當然都還是有情緒,畢竟面對個案我也是會有感情的,寫到這覺得結案真是心理師的必修課,到退休應該都還要繼續修,以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