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堂】敘事取向藝術治療:豐厚故事與見證(2023年1月更新)

[2023年1月29日更新]

豐厚故事
敘事治療的概念將問題故事比喻為單薄的故事,所謂單薄的故事是重複一種主要論述,遺忘細節。因此,治療師會使用各種對話技巧來豐厚案主的故事,在豐厚的過程中也是讓其有機會重新建構故事。最近嘗試一種創作方式,就是設定一個主題,例如手,就使用寫作或是繪畫方式作一系列手的創作,而這也是豐厚故事的一種方式,在這過程中我寫下對該主題中不同的生命經驗,然後繪圖。當故事變成是作品時,也是重新建構。創作完我都會再寫下一個故事跟人們分享。

簡而言之就是透過一系列的創作去呈現問題故事,在過程中會發現之前沒挖掘的細節,這個概念重視的是作者(案主)本身的意圖、經驗細節及詮釋表達,治療師的色比較像是訪談者而不是治療者,甚至連同理的詮釋都是少的。

敘事不是太強調同理,主要是即使是同理,治療師說的字詞也未必是能精準對到案主的真正的想法,而同理的過程會淹沒案主真正想說的內容,例如:我感覺到你很難過,也許同理無誤,但可能就把某些隱藏的訊息給遺漏掉了。

人們會覺得一直被問問題,是的,就是一直問問題。同時,我也會被質疑是咄咄逼人,是的,溫和的「咄咄逼人」。在使用字詞上,我會使用對方講出的話來回應,這是希望在語言上能細膩的理解,少詮釋,但實務上過少的同理、詮釋的確會喪失溫度,所以我現在會將案主說的話「整理好」再回應給他,以避免案主覺得都在被問問題而沒得到心理師的回饋與同理。

見證團隊
迴響團隊是敘事治療中很重要的技巧。見證代表一種共鳴(普同感)、肯定與價值,當人們能看見自己已遺忘的自身價值時,內在力量會提升。而很多時候,我們的自我價值是透過他人的詮釋來建構的,很多問題來自我們曾經被貶抑或不當的對待。

透過見證重新讓案主有較健康的自我認同感。
見證的方式有很多,例如聽完某人的分享後自己有無類似經驗、看見對方不容易的地方為何?聽完這故事對自己的啟發等,不是評論與建議而是仔細去發現對方在生命中的美。

在團體中,「見證」我會把它儀式化,儀式本身具有情感交流,互像關懷的涵義,對人產生心理上的意義。如果見證是一種儀式,就得每次分享完都做團體見證。分享者分享舊故事,透過儀式回收新的內容,是具有力量的情感交流。
另外,藝術作品的分享是一種具體化的見證過程,可以透過語言也可是非語言的過程。我自己在創作後,將作品製作成明信片,這個經驗被昇華,不再只是痛苦的故事,它有新的意義。所以在諮商中也可這樣左,把作品變成用品,比如把所有的作品黏成成一本書。

延伸閱讀:療育從創作開始:藝術治療的內在旅程,張老師文化出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