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治療2 | 建立個別諮商結構(2024年4月更新)

[2024年4月14日更新]

在開啟這個嚴肅話題前先來個談心時刻:為何又重出寫作江湖?本以為生活就是在家躺平的我,不巧在某日遇見往日粉絲們,其中1位說:很喜歡妳的文章但後來都沒看到…,另1位又說:妳何時出書?並說繼續寫以後出書…,蛤!我早已忘了這項才華,粉絲們竟還有期待?!想必是上天不忍我埋沒於世。受寵若驚後再次提筆,連稿費都沒有的情況下我打算繼續向作家的孤獨之路前行。

在你看完上述真心告白後,你可能已忘記今日主題尚未上菜,好的,現在就趕緊來瞧瞧今日主菜吧!

話說我隱居的這幾年中,其中有2年瘋狂上家族治療課程,就在2019年的某次訓練裡講師提了以下會談架構,這通常用在第1次見面:

  • 了解案家來源:怎麼來的?轉介還是自願?
  • 案家期待:來談者想要什麼?(目標)
  • 了解案家自認為的問題及問題相關的資源:來談者覺得問題在哪?有什麼資源?
  • 治療師認為家庭的主要資源:心理師的評估。
  • 治療師的治療目標及步驟:心理師的介入。

我舉一反三地把這轉成個別諮商架構,在第1次諮商裡我通常會如此做:

  • 了解諮商目的:今天為何想來?有諮商經驗嗎?
  • 個案對諮商的期待及計畫:想做幾次?(可以花多少錢諮商?!)渴望是什?
  • 個案的諮商目標:想談什麼主題?希望有何效果?
  • 心理師評估及介入:我的回應及問問題。
  • 摘要或總結:結束前還有要說的嗎?或今日談完的感受?

當然,不是每個客戶我都按照這個結構來談,不過這個架構能清楚知道個案現狀,比如只是來看看跟想談10次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也直接影響我決定探索的方向,畢竟快快來跟慢慢來是有差別的,如果客戶滿意有幸見第2次面我通常會簡化成:

  • 近況了解:最近過得如何?
  • 今日主題:今天想談什麼?
  • 總結:結束前還想說的是?

當然,這仍是因人而異,隨時調整量身訂做才是重點,在更早前我做諮商並沒有特別具結構性,但結構與非結構差別在哪呢?這就留給你自行探討,本日分享到此咱於下篇文章見。

圖片來源:寶貝老闆網路劇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