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心理Tip33 態度:拼命保老本的代價

在股票市場中輸掉老本的人很多,1990年台北股市第一次上萬點且崩盤後大概有20至30年很多人聽到買股票的第一反應都是「這是賭博千萬不要碰」,不自覺地認為買股票就是容易賠錢,所以很多人轉向保本投資,但有時想保本卻付出更大的代價。

小散戶為了保老本所以就開始尋求「穩賺不賠」、「看似不會賠太多」的方式,比如買特別股、高股息、金融股、做短線交易、投資型保單、跟投顧老師等,我也買過金融股且為數不少年,結算時獲利算不錯但我把它結算換成的0050很重要的原因是可以用更少的風險獲取更大的報酬,畢竟投資的公司變多且產業都比較多,畢竟金融股投資報酬還是低於大盤就是。

由上可知,看起來風險低的投資未必風險低,而且即使賺錢投報率也未必是最好的,長期下來的代價就是資產成長速度慢且吃承受較高的風險。

當然還有另一種保本方式就是不投資,這就不用多說了,在高通膨的時代不投資就是錯誤的心態,未來的購買力只會下降…

當然在崩跌時小散戶因恐懼、害怕,搶賣股票以保存資金,這代價也不用多說…

有些人會跟投顧老師,認為跟單安全性較高,某個程度上是但也不是,因為這算集體炒股,你會發現投顧老師的股票池都是小股票,所以容易炒作,但不小心當到最後一隻老鼠也是慘…

看到這你會發現只要涉及投資不會有沒風險這檔事,定存風險也不小,只是感覺本金還在,投資就是必須冒風險,這樣談投報率才有意義,不過重點是如何在投報率跟風險兩者間的取得平衡,這就留給你自己慢慢想了…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