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堂】敘事取向藝術治療:見證與對話(團體帶領分享)[2023年2月更新]

[2023年2月11日更新]

見證與對話

之前談過見證與豐厚故事的主題,也分享生命線的概念(【第三堂】敘事取向藝術治療)。這次,持續來談談見證的使用方式。

2013年我曾帶過一個一次性的小團體,剛開始讓成員們做情緒卡的暖身,抽抽情緒卡並分享來到此課程的情緒變化,接著開始生命河流的創作,運用的媒材為圖畫紙與蠟筆,創作時間約為30至40分鐘。當然,我會先示範並說明如何做,這樣會讓成員們有概念也減少焦慮。

成員創作時我也一同玩玩(但如果是治療性團體,我不會一同玩,這樣會分心且無法工作)。

創作結束後請成員們任選自己覺得安全或喜歡的位置並將作品貼在上面。貼妥後,邀請每個人在教室走走並欣賞彼此的作品;期間,我們都不說話。接著,每個人拿張椅子坐在自己作品面前書寫,書寫對作品的想法與感受。然後,回到大團體,兩個人一組唸著自己的書寫。

過程中,有人會不小心地對他人的作品有想法或評論,帶領者可針對此做適當的介入。若某人對另一人的作品感到好奇或想了解其想表達的內涵,可在欣賞過程中與其對話,這樣的用意是因這是一次性的團體,成員們彼此的信任感較低,因此透過最安全的方式讓彼此交流。

欣賞彼此的作品是一種團體與個人的見證而書寫則是自己與作品的對話,透過有距離的觀賞會產生不同的觀點與感受。其中,一位成員回饋自己在近距離與遠距離看自己的作品,覺得自己作品想表達的東西會不同,的確是,如同我們在生活上也需要不同的距離來看待同一件事,感受不同、觀點也不同。有時當自己生活“的旁觀者會幫助我們跳脫固有的思考,用另一種方式見證自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