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 社會建構論 1(2023年1月更新)

社會建構論是後現代哲學思潮,也是敘事治療、SFBT等學派背後的哲學觀,心理立基於哲學,就讓我們一同來趟哲學心靈之旅吧!

一起起航…

人類創造語言,而語言本身的特性就是去建構這世界,世界都使用詞彙重現表徵,而這過程會形成切割分類,例如男生或女生。

社會講究科學,以科學角度來說,「典範」是一系列假設,即觀察、測量、假設。在此,假設必須存在,假設來自於建構它們的團體或機構,他們有自己的語言。

心理學也是立基於科學系統,但我們必須思考的是倘若治療理論沒有假設,治療師要做什麼呢?或能做什麼呢?這是社會建構論對傳統理論提出的挑戰。

所謂的「真理」都帶著某些社會制約在內,使人與人互動中有「牆」而「牆」外的都是錯的。每個假設都會偏袒某些人的利益,比如吃葉黃素有利於眼睛健康,此對於藥廠或企業是有強大利潤的。

社會建構論在乎的是對自己所帶的假設產生好奇,保持警覺,最後持續創新。我們得保持融合,在誤差中持續看到可能性。因此,建構論是帶著「理解」而非「真理」。

所有的事物都是建構來的,我們在溝通中會建構出彼此認為真實的想法。必須關注的是:我們可以做什麼?如何運用假設?為何要全然相信什麼?社會建構以社會心理學為起源,而社會建構論以以關係為起源。

以下以社會建構論的思考來探討不同議題。

佛學

我們在靜坐的時候就是離開語言的系統,為一種解構的方式,把你從社會脈絡中移出。我在靜坐的經驗是內在很多想法不斷冒出來,有些就流過,有些則是無法忽視必須面對,有趣的是很多想法的確在此過程被重新洗牌。

社會建構論與之不同的是更期待在解構過程中有創造力,好奇與創造力是其核心概念。

老化

人都會經歷衰退、老化,這是很多人不想要看到的一天。 人們避免死亡,因在社會上年老是沒有價值的事,而這是被建構出來的想法。

社會對年老女人的期待是在家含飴弄孫或做家事,男性則是成為智慧老人或其他,但這是對老女人的歧視,如果你不同意,你也可以去看看電影主題中有哪幾部是以老女人為主題?老男人還是比較多是吧!

男性有吸引力的時間總是比女性長,沒錯,身為女性我也是有被歧視過,在這過程中需要思考自己的觀點與信念並保持警覺。建構論認為若老年人可以發展的很美好,就可以消除歧視。如果你已經慢慢是個老女人,請努力發展的更好,千萬別落入陷阱啊!

建構論期待每個發展階段皆用正向的觀點去思考,包括老年。相關研究顯示:抱持正向觀點的老人比負面觀點的老人多活7年;即使80歲的女性仍可從事很多重量的訓練,比如瑜伽、健身。我覺得社會正慢慢轉變,現在長壽人越來越多,所以會有更多年紀大的人從事各種活動(當然是在自己身體還行的狀態下)也刺激人們重新看待老人。

人們常說老了記憶力不好,這不一定跟年紀有關,而是跟你大腦因長期活著已存在很多訊息有關,10歲的小孩畢竟只存了10年的資料,而70歲的老人已存了70年份的資料。

有次,身邊朋友在討論自己老的時可能會老年癡呆,但老年癡呆真的是必然的嗎?老了真的就如此沒用?還是沒用已變成真理?我覺得現代老人可以有更多選擇,你仍然可以繼續成為沒用老人,但也可以創造新的自我。

研究

建構論認為研究是反思歷程,重點不是結果是否為真,而是這個研究結果可以讓你做些什事?如何使用這些資訊?誰在用這些資訊?誰因此獲得利益?會帶給我們怎樣的生活?研究背後有怎樣的意識形態?

在研究中,透過觀察、分類後我就「認識」你?建構論認為這樣沒人性且無情感,像是觀察蝴蝶後,最後把牠釘成標本一樣。所以,建構論也會提出這樣的挑戰:研究(知識)本身是否可涉入情感?

研究需帶著某個立場並創造知識,進入研究你會看到你想看到的世界但永遠不要為了追求潮流而做某個研究是社會建構論對人們的提醒。

中途休息,請休息吃飯逛逛

參考資料:本人工作坊筆記一枚。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