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心理tip5 貪婪:沉沒成本(2023年10月更新)

[本文於2023年10月13日更新]

時間就是金錢就是成本

投資大師巴菲特今年寫給股東的信除了說明其公司主要的運作與經營原則外,他花了很大篇幅說明九年前與某基金經理人的賭局結果。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他以100萬美元的代價挑戰基金經理人們,有位經理人接受挑戰,賭局就是指數型基金vs.五支基金,結果是指數型基金贏得勝利,這無疑是賞了基金業者們一巴掌:基金操作很難贏過大盤。

進入市場的投資人通常是想賺多一點,但常發生的是越賺越少,這就是傳說中的八二法則。

巴菲特強調散戶就簡單買低成本指數基金持有即可,把時間心力放在其他地方,讓時間與市場幫你賺錢,但這會使投資者感到無聊,甚至沒成就感(很多人投資是為了得到我比較厲害或刺激的感覺)

投資不只是投資,它其實反映出我們對錢的感受與渴望,比如買股票賺價差是對錢來的很快的欣喜感

錢象徵地位、權力、成就、被重視的程度、快樂等,也會帶來負面感受自卑、痛苦、不安全感等

如果你無法理性思考投資,不是為了抗通膨而投資,那它反射出的就是這些議題,你也許可想想你如何「感受」錢

巴菲特建議的投资法是節省時間與成本的概念,用最低的風險賺取較好的利潤

在成本上,這就是減少「沉沒成本」,它是個經濟學名詞,即沉下去的成本,就是已花掉且挽回不了的付出,這種成本舉凡時間、金錢或心力都算。

假設有天我心血來潮看到某社區課程很棒,不假思索的報名後發現當天我其實不能去,但也無法退費。而這費用就是我的沉沒成本。

在投資上很多人會因為不想埋沒沉沒成本而影響自己的決策,而這反而會使自己損失更多,應用在生活上也是,常見的就是愛情關係中不適合的兩人因已在一起很久覺得不想再找新的對象而屈就對方,也是過於重視沉沒成本而做的選擇。

而「時間與成本」是投資中很重要的事,這兩者幾乎影響得到的報酬。比如我今天定存一萬,一個月7元,7元就是這三十天的時間幫我賺的

很多人在買股票與基金時常犯的毛病就是上述這兩者:虧損捨不得賣,賺時想賺更多,覺得被扣手續費或買進賣出的成本沒關係等

沉沒成本損失讓人感到心痛,常造成人非理性的判斷,讓人在投資路上甚至人生路上套牢。

像我之前購買某支股票當時要價50元,也就是一張股票5萬元,領了兩年股息後它跌價到38元且股利變少一半,那我到底要繼續領股息還是賣出呢?這種心理的掙扎相信每位投資客都領教過。

根據沉沒成本概念1.2萬元早已失去,而且還需耗費時間等它回來,成本增加的同時也增加未來風險(明年能多領股利嗎?)。如果我不能停損賣出那我到底在意的是什?

巴菲特的低成本指數基金是傻瓜投資法,這樣方法無聊是一定的,精確地說不論哪種投資法,它本身就是件無聊事,如果你不能接受無聊,那重新探討錢或投資對你的價值是什?應是必須的,你要的可能不是錢而是其他

投資本就是件無聊事,它仰賴的是穩定的心理狀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