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7講】搭鷹架:透過討論生活方案來創造可能性(2023年2月更新)

[2023年2月27日更新]

「搭鷹架」是教育心理學中的概念,即是由專家協助生(新)手來建立一步一步的學習歷程然後生手變成專家。敘事治療理論也將此概念納入,強調開啟對話的可能性與不要把對方當作理所當然就應該知道要說什麼或是知道自己得說什麼的個案,基本上,很多人來談其實並不了解諮商,心理師的引導與帶領是很重要的。

討論生活方案

若是一般來談者,以敘事的方式搭鷹架就是透過問話與方案的概念來操作,敘事治療強調人(靈魂)的渴望,心理師需要看到是人健康的那部份而非問題的區塊。因此,它有很多有趣且具想像力的技術,撰寫生活方案是其中一個(如果你是個喜好想像且有創造力的人非常適合使用敘事治療來工作)。

通常,對話中會去發掘對方的渴望並鼓勵其將之行動化,而生活方案就是鷹架。我會解釋成寫方案像是訂一個計畫,先要給它一個名稱(命名),然後寫下你覺得可以執行的步驟。

這可以再諮商室內就做(我會用圖畫紙讓個案操作),寫完後針對步驟來開啟對話,使用的技巧可以是擬人化或是角色扮演等任何你覺得適合的方式。當方案形成較具體的內容時可以鼓勵案主在現實中去執行看看,然後再回到諮商中修改方案。在2011年我接了一個有選擇性緘默障礙的個案,當時我也使用此概念與其討論開口說話的方案,在學期結束時我、輔導老師們陪她到她選的某家店,她自行跟店家買一樣東西,雖然在車上猶豫很久但她終究完成這件事…

討論方案時一定會遇到困難,諮商師就是扮演熟手,協助其面對困難然後修改方案內容。案主自己練習幾次完方案後,就會熟悉這樣的方式進而改變生活面向。

特殊個案的應用

如果是認知功能、情緒功能欠佳的案主們,搭鷹架的概念就不一定是撰寫方案而是一種敘事精神。通常,我會先把目標拆成幾個小步驟,例如有情緒功能問題,無法感受情緒者等,先做復健的工作,因為如果沒有先「復健」要進入治療是幾乎不可能的事。諮商師不太可能去期待案主可以馬上跟你同步,有些人甚至是根本聽不懂你說的話,所以要幫案主「鋪路」。

心理復健包含表達自我、 認識情緒、覺察情緒等一步一步的堆疊,這樣的堆疊案主才有能力在引導下走入治療情境。通常,面對這族群我會使用表達性藝術的技巧,一方面是有趣好玩且他們容易上手;另一方面是失敗率減低,案主較不會產生排斥感。其實,防衛或排斥感是相輔相成的,因為人性中對超越自我能理解範圍的東西本來就會防衛或排斥,因此,若將防衛僅解讀成負面訊息但沒有多點協助會很可惜。總之,搭鷹架概念的應用就是將目標(渴望)切成很多小區塊並討論是否具可行性,最後修改成案主可執行的內容,以上供參,下次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