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治療17 | 聊聊諮商紀錄的撰寫(2024年4月更新)

[2024年4月23日更新]

在我的諮商訓練中很少有人談如何寫紀錄這件事,在全職實習時我看到心理師們的紀錄是簡短的三到五行,比如本次會談為探討人際關係及協助案主改變情緒…,我當時不太知道要如何寫紀錄,紀錄都寫了一些諮商內容,看到她們的紀錄後覺得我好像寫太多了,但說真的這樣寫誰知道心理師談了什麼?完全看不出來,但因涉及保密原則故這樣撰寫應是共識,也就是紀錄越短越好。期間,我也參加了一場名為探討寫諮商紀錄的課程,講師提到她都只花五分鐘寫紀錄,幾行就結束。

我執業的前幾年也曾在個別督導中跟吳老師討論寫紀錄這件事,她提及在美國因紀錄涉及申請保費故寫紀錄會需要思考怎麼寫…,那幾年我也寫得比較簡短,一方面工作量很大,另一方面也認為不用寫太多,現在回頭看當初寫的紀錄,說真的我完全看不出來案主到底說了什麼,以我現在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紀錄沒什用處。

這幾年,我開始寫比較長的紀錄甚至是兩份紀錄,一份是自己看,當作寫散文,另一份是濃縮成較短的內容給機構存檔,但若是涉及給其他機關的紀錄我會做成摘要,就像我最初看到的那樣,只寫討論主題及評估,其他完全不提。

當然,寫兩份紀錄很累,所以後來我又改變寫紀錄的方式,主要為重點紀錄,不算短也沒有非常長(當然還是有機構說我寫太多了),過程中還是有些改變,但大致上我已有固定的寫作方式。

我覺得寫紀錄並非只是記錄,對我來說算是寫散文那樣,可以抒發心情也能重新思考個案問題:用有距儀的方式重新經歷諮商過程。結論就是諮商紀錄其實有許多功能,除了跟機構溝通個案問題外,也是檢視自己諮商過程的方式,當然也是保命符,有些個案狀況是一定要記載在上面,以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