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堂】敘事取向藝術治療:問題擬人化(2023年1月更新)

[2023年2,月29日更新]

較安全性的接觸
敘事與藝術的一項共通點是「用間接的方式來處理內在問題」,前者常使用的技巧是訪問問題或問題擬人化,例如:請案主扮演自己的問題(比如:自信心問題),透過在當這個問題的角色去理解問題怎麼影響自己,這是解構也是重新建構案主對於問題的看法;後者是透過藝術媒材協助人們在非語言的狀況下把問題(困擾)投射出來。

很多人對藝術創作首先想到的是要畫畫,而這個直接的聯想會帶來焦慮感。其實,很多時候使用藝術媒材只是幫助個案或團體成員去表達自己,進而聯結到本身的故事。
我們每個人對顏色和線條的解讀都不同,透過每個人的直覺反應,諮商師可以了解他或她是用怎樣眼光來看待世界,而這就是使用媒材讓案主投射的目的之一,例如:在畫家庭圖時,請案主幫家人塗顏色,這個顏色可以對方喜歡的顏色、對他的感受或情緒等,透過顏色的分享帶出更多的家庭故事,也讓創作者覺察到自己如何面對家人。
線條亦是,例如情緒線或塗鴉畫遊戲,線條是最簡單的表達方式,因此它可以減低團體成員或案主對於創作的焦慮感,進而能以創意性的方式投入活動。

理解投射
投射是指我們把內在過往不舒服的經驗投到現在的生活中,例如:某人10歲常常被欺負,欺負會產生憤怒與委屈等不同情緒,如果這個經驗是不斷重複或是深刻的感受,它就有可能在這個人20歲或其它時空都可能呈現出來。

即使這個人已經讀大學,而10歲的經驗因仍在心中,所以當在大學人際中感覺到被欺負的時候,這個小時後的陰影就容易被呼喚出來而產生情緒。

這個感覺被欺負未必是客觀的事實而是主觀的感受(現在與過往經驗融合而成),比如A說:我沒有要罵你的意思,B說:我就是覺得你在詆毀我。

假設A並未真的說出罵B的話,但B已經感受到並且連結到以前的不舒服經驗,因此把它呈現出來了。
所以了解投射,可以幫助我們去理解案主如何看待這世界或者他的痛苦是什麼,因為每個投射出來的東西背後都有其負面經驗,就如同每個問題故事背後都有它的情緒、行為及意圖。因此使用間接的方式會較能安全地案主的內在痛苦接觸而減少焦慮與防衛。

常用的技巧

  1. 請案主(或成員)創作其某個問題並給予命名(要先請其說說其困擾)
  2. 問題擬人化訪問:訪問問題、了解問題時間、空間與意義等
  3. 評估問題影響力:了解問題怎麼影響案主的人際、工作、感情等各方面影響力評估。
  4. 再回到其本身的角色思考問題再進行創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