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心事6:尋找生命的意義,你生命的意義為何?(2023年3月更新)

[2023年3月27日更新]

存在主義治療認為「死亡、自由、孤獨與生命的意義」是人類的終極關懷。相信很多人都曾有這疑問「我為什麼活著?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也相信每個人對自己生命的意義定義截然不同。

這個疑問自小也存在我的大腦中,那時常想「我現在是國小3年級,以後會念國中,但是國中畢業後我要幹嘛?」,對我來說「讀書」是當時存在的價值,但不明白的是長大後不唸書後要做什麼?年紀稍長,知道國中讀完可以讀高中但讀完後呢?仍沒答案。

青春歲月中,生命的意義是混亂的,就像一條黑暗的隧道不見光芒,想要觸摸隧道的牆,想要讓自己穩固,卻也勾不到邊。虛無的生活充斥在看似美好的年華,時間的洪流不斷向我襲來,我害怕荒廢日子,卻束手無策。

14歲時曾與一位長輩朋友(那時我幾乎每天都會去她開的漫畫店吃東西)分享:「我希望自己活到25歲就好」。當時生活除了上學、補習、睡覺、把成績考好外,沒其他事可做。距離自訂的死期還很遠的漫長等待中,未來如同雙十國慶的煙火,我只能撇見它瞬間的風采,聞到令人斥鼻的煙硝味。

日子就在等待中過去,我在這虛無感中找到的意義有「即時行樂」、「助人工作」、「希望讓接觸到我的每個人都有幸福感,因為我的存到幸福」等關鍵詞,那時我看了一部日本漫畫「新新好男人」描述了一個對賣鞋子非常有熱誠的年輕男子的奮鬥故事,其中他的理念就是希望每個跟他買鞋子的人都能感到幸福。這個概念讓我在搖擺不定的生命旅程中感到有依靠,就如同「凝視太陽」中提到的漣漪觀念:當我們對他人有貢獻與影響力時可以為死亡的恐懼帶來些許的安慰。

生命的意義與死亡焦慮是銅板的兩面。

但值得思考的是有沒有可能沒有為別人付出也可以有存在感?存在的意義?

「照顧好自己身體與心理,讓內心充滿正向能量,同時也能為他人付出與服務人群,幸福感來是自己也來自他人」這是我後來對手牛生命的意義另一個新的註解。

「生命的禮物」這本書中有些例子說明人類有時是在不斷循環的生存遊戲中發掘意義,但這些意義無法持久。當沒有這些遊戲時會赫然發現沒有存在感,繼續下去沒有意義但又無法捨棄不要玩所以感到痛苦。

例如科技新貴,在年輕時賺進許多銀兩也開公司,從中他們找到存在價值,財富累積到頂峰時,卻發現自己根本花不到這些錢,同時也沒時間陪家人與照顧自己。但不繼續擴建公司資產,生命變的索然無味,離開金錢遊戲感到自己消失不存在,繼續玩也持續一種循環的痛苦。相信這樣的感受是很多現代人的寫照,如叔本華說的:「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痛苦和無聊之間翻來覆去」。

所以,存在主義治療大師Yalom提醒我們:「找尋意義最好的方法就是投入各種可以自我超越的意義之中,對生命意義的疑問是沒有意義的,必須讓自己沉浸在生命的水流中,讓疑問隨流而逝。」

在人生這趟旅程中,在還沒踏進棺材前,就仍舊有許多機會去找尋和體會意義,而我也持續不斷思索著。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