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6日更新]
在股票市場中輸掉老本的人很多,1990年台北股市第一次上萬點且崩盤後大概有20至30年很多人聽到買股票的第一反應都是「這是賭博千萬不要碰」,不自覺地認為買股票就是會賠錢,所以很多人轉向保本投資,但有時想保本卻付出更大的代價。
小散戶為了保老本所以就開始尋求「穩賺不賠」、「看似不會賠太多」的方式,比如買特別股、高股息、金融股、做短線交易、投資型保單.、跟投顧老師等,我也買過金融股且為數不少年,結算時獲利算不錯但我把它結算換成0050很重要的原因是可以用更少的風險獲取更大的報酬,畢竟投資的公司變多且產業較分散,畢竟金融股投資報酬還是低於大盤就是。
由上可知,看起來風險低的投資未必風險低,而且即使賺錢投報率也未必是最好的,長期下來的代價就是資產成長速度慢且承受較高的風險。
當然還有另一種保本方式就是不投資,這就不用多說了,在高通膨的時代不投資就是錯誤的心態,未來的購買力只會下降…
當然在崩跌時小散戶因恐懼、害怕,搶賣股票以保存資金,這代價也不用多說,通常賣在最低點的機率很高。
有些人會跟投顧老師,認為跟單安全性較高,某個程度上是但也不是,因為這算集體炒股,你會發現投顧老師的股票池都是小股票,所以容易炒作,但不小心當到最後一隻老鼠也是慘不忍睹。
看到這你會發現只要涉及投資不會有沒風險這檔事,定存風險也不小,只是感覺本金還在而已,投資就是必須冒風險,這樣談投報率才有意義,不過重點是如何在投報率跟風險兩者間取得平衡,這就留給你自己慢慢想了。
以上
後記:
近年最有名的保本投資應該就是美債,不過結果如何大家都知道也就不用說了,想保本結果賠了大筆錢在投資理財中永遠是老掉牙的故事,也就是害怕賠錢就不可能賺錢,沒有風險就沒有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