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心事 | 人我關係中的依附與投射 | No.4

人在幼時與照顧者或其家人建立的情感連結稱為依附關係,此對個人的心理發展有巨大的影響力,且長大後會無形中投射到所有的人際互動裡。我在接觸毒癮者的過程中也常經驗到他們紊亂、矛盾的關係模式及其強烈的情緒反應。

猶記幾年前的某個戒毒團體,成員們剛開始都蠻被動,參與度低,也會不斷抱怨團體內容不如預期,他們想看電影打發時間就好,光是這就跟我討價還價許久。

團體進行時,也有成員不斷插話或干擾他人分享,當然也有講個一兩句就帶過或拒絕分享的成員,有時就退到旁當旁觀者。不安、焦躁、憤怒、無奈的情緒瀰漫在空氣中,身為治療師的我在這氛圍裡也不太舒服,有時還能聞到些許的敵意。

隨著團體持續進行,這情況稍有改善,但仍有一位成員不斷點名要我分享什麼或希望我怎麼做,言談中伴隨譏笑,在畫自畫像時還畫了我的樣貌。於是,我在當下請成員們分享對治療師的感受,討論我們的關係。

輪到他時他說並不討厭我,且會期待每週的團體課,我驚訝地差點從治療師位置摔下來,經過幾回合的對話,加上其他人的補充說明,才理解他真正想說的,那些行為是在表達他對治療師的喜歡,但我感知到的卻完全相反。

當然,成員以不同形式引起治療師的注意在團體治療中是常見的事,這反映出他們的內在需求,但若我僅以慣有的認知解讀,可能加深彼此的挫折感,也可能忽視他們在抗拒裡隱藏的渴望,或看不見他們以自認「好的方式」融入團體。

也就是說藥癮者無意識投射出的不僅是當下對我們關係的情感,更多的是他們過往在關係裡經驗到的混亂、矛盾或疏離等情緒,其內心真正的意圖反而不容易被辨識。

我們的關係重現了他們最熟悉也最不滿意的模式,這通常是不安全的依附關係,比方焦慮、矛盾、逃避等依附型態,在心裡以負面的信念運作,像是「我不好,他也不能信任」或「我不好,但他或許可信任」等,不易建立安全及信任感,也較難接收他人的善意,更可能將外在的訊息錯誤解讀。

他們在人際關係中有時會想親近,有時會想逃離;有時溫柔相待,有時粗魯以對;有時想相信,有時仍恐懼。所以,不論是他們的抱怨或攻擊,責怪或訕笑都還藏著對關係的需要與期盼,當我們能意識到這些不安、焦慮、憤怒或無奈背後真正的意圖就比較不會聚焦在他們的「問題」或「症狀」上,而能以理解的方式進入他們的世界,拓展彼此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