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心事58:「寫」部落格的心理意義:個人品牌、回憶錄、增加表達力、排遣孤單、培養耐力、自我見證(2023年5月更新)

[2023年5月5日更新]

寫下這篇就是在思考寫部落格的意義,請聽我娓娓道來:

個人品牌與社交

部落格曾經是網路日誌與交友的代名詞,在那個年代(其實也沒很久,差不多就是2006至2010年)無名興盛,幾乎人人有帳號,透過去別人家或別人來我家做為社交活動。

那時比較少有人以主題式的方式來經營部落格,大多是寫自身的生活,分享有趣且好玩的資訊,例如美食、彩妝或漫畫等。你想找某人,上他的部落格留言,輕鬆而簡單,不用煩惱他在不在,反正他ㄧ定會看到。

2009年臉書開始興盛,部落格也開始轉形成專業的資訊平台,這並非沒落而是淘汰本來就不寫文章的人。

做為ㄧ個自媒體,它提供了被世界看見的機會,你可以跨出原來的生活範圍,擴大到全世界。你的文章可能被在美國的某個人看到,也同時會在非洲的人看到。

它是ㄧ種宣傳管道,也是代表部落客的形象招牌更是個人品牌。

個人回憶錄

昨天(2016年4月30日),我在回顧以前寫的文章時,看到2011年年的專業記錄,「還好我當時有寫,不然自己都忘了這麼重要的內容」,心裡是這樣想的。

人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記得ㄧ清二楚,更何況人的記憶並不可靠。

持續寫部落格可以保留自己不同時段的想法與思考而經過5年、10年甚至更久後,這些文章就自動轉型成回憶錄,比你死後別人幫你寫,或是老時自己寫還來得真實且不費力。

增加自我表達力

不可否認,寫格子讓我的表達能力有所提升。在這之前,我的寫作常會是跳躍性且重複性的內容,講了半天還沒說到重點(哭哭),看文章的人也是累啊!(有時看到以前的文章我也想吐血,還好後來有修改了)。

在這過程不斷省思與邏輯編排,也鞭策我去看不同部落客的文章並增加寫作能力。Blog存在於網路世界,這是個大舞台,任你揮灑,而且觀眾很多(在哪?),有觀眾就會有動力,個人網站存在於世界就像是ㄧ個表演者存在於舞台上ㄧ樣,差別在於Blog可以永遠存在,而表演者則有謝幕的時刻。

排解寂寞與孤單

剛開始寫作時,常去瀏覽其他部落客的格子,看ㄧ段時間後還真的覺得對這人越來越熟悉,縱使我根本不認識他。那意義為何?除了得到資訊外也是在進行社交活動,而且還可以輕鬆當粉絲)不用跑來跑去,動動手指滑滑手機就可以隨著你的偶像到處跑)。

「作家是孤獨的」

寫作的人都會歷經某些孤獨,而以前的作品問世要出版商協助,現在完全不用,自己出版在網路,不管有沒有人看,心理上都會感到被「觀賞」,當它曝光的那一霎那,孤獨惡魔會躲在桌下不見人影。

培養耐力

當初寫部落格的動機其實非常簡單但就不在這裡說了。剛開始動力很強地想要讓部落格文章增加,也希望有很多人來看,大家也很捧場的來逛逛。

但過半年後,累的感覺就油然而生,有時關閉它幾分鐘會覺得有休息的感覺(到底是怎樣耗能啊?)也許我太敏感,開放格子讓我覺得是打開自己內在世界,累的時候關閉,就是退回自己的世界。

言歸正傳

寫格子的人都會經歷一個狀態:懶惰,或是江郎才盡的感嘆。

以人性而言,大部份的人都是剛開始滿懷熱血,可能每天或兩三天更新ㄧ次,然後,開始每一個星期或更久更新一次,最後就是停擺。

因此,寫部落格肯定是耐力訓練,持續持續還是持續,不管有沒有人看,持續才會有累積。

見證與自我認同

2012年間我對於部落格的定位是一個助人工作者的專業歷程和成長歷程與生活日誌,然後2015年左右轉型成心理網站以分享並產生心理資訊為主,2023年的現在則是我個人的心理工作站。這幾年下來,就是自我見證,從中也因為許多人來看而增加自我認同。我喜歡思考,喜歡想無謂的問題,寫部落格無疑是最好的自我對話與整理。感謝科技的發達讓我有新的春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