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詢問】要怎麼知道婚姻還有沒有救,還能透過諮商改善?(2025年6月更新)

[2025年6月26日更新]

近日,有個案想了解這個問題:要如何判斷婚姻關係是否還有改善空間,做諮商還有救?還是就此放棄?這個問題我回答如下:

如果雙方都還想要維持這段關係也還有動機改變那就有救,這個回答看來像廢話但事實真的就是這樣,你可以想想當初是怎麼交往進而結婚的?不管過程如何至少都是雙方同意才會結婚的是吧?雖說也有人會說當初是另一方想結或其他原因才結婚,但這也是說這句話的這方不排斥也沒強烈不想結婚,至少你允許了這件事發生,也是被動中的主動選擇。所以,當婚姻面臨困難時要不要繼續或能不能走下去,當然也要回到雙方還想不想繼續下去,想不想繼續堅持這個承諾(或重新承諾),有動機維持關係才有改善空間。

心理師的工作應該不是評估你們關係還有沒有救,而是你們還想救那可以怎麼學習有更好的相處及溝通或是不想救了,那是否能重新理解這段關係帶來的收穫。當然,有時候想離婚是衝動,諮商完後搞不好發現你沒你想像中這麼想離,但也有可能不想離婚但談了幾次後發現真的想離婚也說不定,也就是說離不離婚永遠是當事人的決定。

當然,心理師可以提供一點指標以讓個案們思考要不要花錢做伴侶或家庭諮商,我認為有兩點可以參考:

第一,關係是否惡化到完全不說話甚至鄙視彼此

如果平常在家夫妻都各過各的互不干擾,沒事不會說話的冷冰冰相處模式,像是室友般的相處,如果雙方還過得下去那離不離婚應該不是重點,這離關係死亡已算一步之遙。若出現更差的狀況,比如一方說話另一方表示不屑或翻白眼或是一方想針對某事討論但另一方拒絕溝通,那這段關係算死掉了,如果要做諮商會比較傾向討論這段關係怎麼走到這裡及是否有所學習等,因為婚姻關係死亡不會是單方面的事,是彼此共同營造的結果,好好地說再見對雙方都好。

第二,其中一方想繼續另一方不想繼續或者常常爭吵到情緒失控不可收拾甚至不斷批評指責彼此

夫妻中如果一方已很堅決要離婚但另一方不願意簽字,基本上也算關係死亡,只是要不要接受這個事實而已,想結束的那方不會想要諮商,想要繼續的那方可以做個別諮商看看,對自己有更多的理解後看待婚姻關係的角度也許會不同。那如果常常吵架到情緒失控等劇烈的衝突呢?或者是常態性的指責(批評)對方呢`?劇烈的衝突也可能讓關係死亡,只是還不到無法挽救的地步,不管是單方或雙方做諮商都能幫助關係改善。但若是日常生活中常指責對方的不是,或老是給對方負面評價,長久累積應該很容易導致關係死亡。

總結來說就是婚姻關係是一份公開的社會契約,很多婚姻沒救也不一定會離婚,因為涉及很多非個人因素,這個題目更應該問的是你想做婚姻諮商的目的(標)是什麼?是自己改變還是要對方改變?還是其他?以我的經驗來看,如果是夫妻會一起進諮商室的話,那通常都還有機會找到適合的相處方式,因為代表這段關係兩人都還重視(不管重視程度有多少),在諮商室中會去看夫妻的溝通模式、角色分配、權力關係等,也會幫助彼此去解讀彼此的內在語言來增加對彼此的理解能力,學習新的溝通方式(重新升溫)等,其實這就是團體諮商的延伸,不過家庭關係的動力會比較複雜就是。也就是婚姻諮商並非是挽救婚姻的萬靈丹,心理師也不是調解委員,當事人的動機是重要因素,這跟個別諮商是一樣,應該是說不管哪種形式的諮商其實都是這樣。

若是關係死亡了就不一定需要做伴侶或婚姻諮商了,通常會問這個問題的當事人應該是還在掙扎中遊走,那就問問你自己吧,答案就在你身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