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2日更新]
這個問題我本來沒想過,不過近日有些個案跟我說有時會問GPT自己的困擾該怎辦?也會跟GPT聊天緩和情緒,付費版的還會帶個案做冥想,聽來超有趣,沒想到也才短短2年GPT已改變人們的生活型態,當然也包含消費型態。
不過,因我個人還活在上個世紀,所以還沒使用過AI,也還沒有動機使用,畢竟我不喜歡跟機器聊天,也還沒使用它來幫我寫文章,最多就是用google搜尋時會看到AI摘要,我是覺得它很方便但就是少了人味。去年(2024)到鼎泰豐吃飯時帶位的是台小機器,它帶位帶的不錯但就是有種疏離感,我想這是AI時代來臨人類更大的挑戰:孤獨感,AI會緩解孤獨但同樣也製造疏離。
所以AI諮詢或諮商會取代心理師的功能嗎?我認為會但也不會,會的地方是它普及後使用者能用低廉的價格跟它聊天緩解情緒困擾並得到初步的建議,而且能隨時聊上幾句,對憂鬱或焦慮型的案主來說應該是不錯的選擇。不會的地方是諮商或諮詢得到的收穫不會只有資訊提供或情緒支持,而是有個真實的人坐在你對面跟你說話,即使哪天有個機器諮商師能坐在你對面跟你說話也無法取代的,這也是諮商之所以為諮商的原因。所以AI會取代的是只能做到跟AI一樣好的心理師,而真正更值得你花錢去看的心理師不會被取代,反而價錢會更貴。
當然,還有個面向是GPT沒有人生經驗,同個問題問AI得到的答案可能類似,但問不同的心理師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而且即使同個人同個問題在不同情境跟時空背景下要思考的脈絡也不同,不同生活經歷的心理師就會有不同的思路及判斷,雖說AI在可見的未來會發展到怎樣驚人的地步無從預測,但至少目前還沒這麼厲害。也就是AI目前還無法做到複雜的訊息處理歷程,也無法有後設認知,而後設認知是心理師很重要的能力之一。
不過,我認為AI在可預見的未來有可能取代線上諮商或課程,但我沒在做線上諮商也沒錄線上課程,所以沒有很了解也就不繼續探討。
AI能幫助人們提升生活品質是值得期待的事,只不過我現在不會想用它,畢竟我自己寫文章除了整理資訊外還有其他收穫,比如幫助我拓展思考,而且google演算法的規則也有一條是要收錄真人寫的文章,google的AI摘要是搜尋網路上可信的網站得到的統合資訊,也就是目前它還是適合當助理不適合當創作者。
因此,這個命題現在持保留看法,等哪天AI普及到我也會用時候也許想法就不同,不過至少現在是這樣。當然,如果不想哪天真的被取代就得讓人們覺得購買真人服務的諮商或諮詢是有價值的,這就是心理師的個人造化了,能夠帶給個案需要的服務才是心理師存在的價值,這個價值會隨時間演變,不變的是心理師要能提供具競爭力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