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性事10 | 【性侵加害人團體】表達性藝術治療方案反思2:重新設計團體方案(2025年9月更新)

[2025年9月7日更新]

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方案發展

這個團體結束後,另一個治療團體接續展開,此時我思考的是是否能有一個方案架構讓成員們容易投入並且有療效,因此,我增加了表達性藝術的元素在方案中,亦加入情緒探索的主題。

在這次的帶領中仍設計了家庭經驗、情緒探索、暴力的生命線、案件討論等主題。上次的帶領經驗讓我了解到成員們對於情緒的感受力較弱,且較難體會情緒為何物,因此,為了讓情緒探索的主題讓成員們容易理解,在討論家庭經驗時,我會在暖身中加入情緒卡活動讓成員們學習認識情緒,這個概念來自於後現代的思考:以搭建鷹架的方式讓成員們容易開啟對話的空間,也幫成員們進入情緒探索主題前有銜接階段。

團體內容的設計

  • 家庭經驗探討

人受家庭經驗影響很多,包括教養及互動等都會造就個人根深蒂固的行為模式,因此,家庭經驗探討是非常重要的議題。在這個主題中我以原子圖繪製方式請成員畫家庭關係圖並幫家人們塗上不同的顏色,此顏色可以是代表其對此為家人的印象或這位家人特有的象徵等,也請成員將其感受到的親疏遠近以距離來呈現。透過簡單的繪製一方面希望能減低成員們的焦慮,另一方面,也可以透過具象化的方式呈現出家庭樣貌,增加成員們的覺察。

進行完家庭經驗這個主題後,在進入情緒探索的主題前我先以家庭中父母常出現與不常出現的情緒為主軸作做拼貼創作以銜接情緒主題。此主題的設計思考是父母親的情緒會無形中影響小孩的情緒,例如:父母常出現的情緒為焦慮,而小孩也容易在此環境接收並學習到焦慮。我也討論父母的情緒如何影響自己,此為敘事治療常說的影響力評估,讓成員們覺察自己的情緒發展是如何形塑以及如何影響其家庭關係。

  • 情緒探索

透過情緒拼貼進入情緒探索主題,在討論家庭情緒的影響力後,以此繼續探索成員們各樣情緒的內涵,即某個情緒中還包含哪些情緒,例如:焦慮中包含了快樂、緊張與痛苦,拓展成員們對情緒的理解。情緒探索是新加入的主題,加入情緒探索的主題來自於對通常,創傷經驗連帶著情緒問題,會讓個人對情緒的涵容程度低,大多數的人在接收訊息後會立即產生情緒反應與行動;有些則是對情緒淡漠且無法感受自己有哪些情緒,也很難有同理心。因此,探討情緒是復原歷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 暴力歷史探討

由於加害者有著受害者的雙重角色,因此在此階段採用表達性藝術的生命線的概念進行討論,邀請成員們畫出被他人暴力與自己暴力他人的暴力的生命線並進行分享。

進而從分享裡了解自己內在的小人(人格特質)如何形成,例如:嚴厲的小人是從被父母打後發展出來的。另外,也將「小人」具象化,即是請成員們畫出等比例的身形(無法等比例就做縮小版)並製作些許小版本的人形,結合在這個主題中認識到的小人寫在小版本的人形上,並黏貼在自己的人形上。若成員們對自身的暴力(性侵是一種暴力的象徵)有更多的覺察,我認為有助於再犯預防。

這個主題討論完後再進入案件討論我認為比較容易,因為討論案件對成員們而言是很困難的事,有更多的覺察才不會沉溺在合理化中。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