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心事26:從社會心理學的旁觀者效應看「已讀」不回的現象(2023年1月更新)

[2023年1月26日更新]

這10幾年來line通訊軟體非常盛行,「來line一下」這可能是男女對彼此有意的社交語言;「我再line給你」這可能是當下不想說但不明說的推託之詞,line已是台灣人不可或缺的社交軟體。

不過也衍生出許多社交問題,最有戲的就是「已讀」不回,有些人會開始想這人不想聊嗎?懶得回?還是?….,有自信的人通常會朝正面方向解讀,自卑的人通常會朝負面方向解讀。一對一的聊天有各種心理因素影響已讀不回的現象,而團體群組呢?社會心理學會如何解讀?

旁觀者效應

團體line群組代表一個小型的職場、班級、討論區,當某個人提了某個問題或分享,大概幾秒到1分後就會顯示「已讀」,但不一定會有人回應。那這時你想的是什麼?這話題是不是不重要、我是不是不重要?還是其它有點令人沮喪的想法呢?其實,多多少少都會有點失落感,畢竟我們都很需要被人回應的。

旁觀者效應是指當一群人都面臨同一種狀況時人性很自然就會想:讓別人去回就好,我不一定要回,也就是同個訊息有很多人可以回答時通常也分散了責任,「讓某人回就好」這樣的想法就會不自覺出來。這很像你在路上逛街,突然間旁邊路人甲乙打了起來,可能會有人開始圍觀,但一定會有人上前制止嗎?可能一個人都沒有歐!社會心理學中的責任分散在日常生活也是常見。

除了個人人格特質外,你期待在line群中被回應,還涉及幾項因素:

1)這個群組的人彼此夠熟。通常熟悉的情境會讓人預期被回應的機率較高

2)拋出的訊息是否有緊急性?如果是緊急又重要的事情,通常預期被回應的機率也較高。

某人若覺得我回你還要花我時間找資料、還要有其它付出,通常就會減低想回應的機率。所以,當你覺得在群組內沒人回應時,也不用太難過,因為最終原因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通常,我在團體群組中都是當旁觀者居多,這跟特質有關,我其實不太善於聊天也無社交興趣,除非這個話題我有意見或是覺得不說不可,一般娛樂話題就交給喜歡的人去講,這確實跟責任分散有關。

個人的已讀不回問題,個別差異極大,較難以理論來解釋。不過,我覺得顯示已讀或看過,沒回也沒差,至少對方看過不是嗎?別太在意,有沒有回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看到,你說是吧!

2 thoughts on “談心事26:從社會心理學的旁觀者效應看「已讀」不回的現象(2023年1月更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