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心事88 消費心理3 恐懼與焦慮:你搶購衛生紙了嗎?(2023年2月更新)

[2023年2月21日更新]

自去年(2017年)底,國際紙漿價格上漲不斷,2018年2月底賣場通路商被廠商告知:「衛生紙將漲價10%至30%」,此消息一出頓時起火,不論是線上或線下賣場「銷售一空」已是衛生的代名詞,其風光程度堪稱一絕。

在此熱潮發生的同時,也有許多達人精算出囤積衛生紙大約僅能省60至100元。

這是個經濟價值非常低的消費行為但為何還是有多數人蜂擁而上呢?

以理性的數學計算並佔不了便宜,但情感面不同,你會以此感到滿足而安全,這就是消費心理學的真義:人們是因衝動與情緒而消費,並非依靠理智消費。

當然,這也跟恐懼有關。

民生物資漲價會觸動生存恐懼,及平時不為人知的內在焦慮,為了消除它們人會囤貨,「至少我做了一些事情,即使一點幫助也沒有但我做了」,這能感到安慰些。

就像你生活遇到困難去算命一樣,不一定有實質效果但有得到心理慰藉,是種安慰劑效應。

在這件事情上我感受到的是百分之80的人是依照慣性在生活,如果你未覺察很容易就被無意識的情緒吸住並做出反應。

如果你希望人生有所不同,就是要改變你的慣性模式,這常跟恐懼、焦慮等情緒有關。

無庸置疑地,這也是從眾行為,像這次搶購衛生紙有些人可能本來不想搶,但新聞一出可能會想「不搶好像對不起自己的荷包」,也立馬參與搶購。當大多數人在搶購時,你做了一樣行為會讓你覺得是這群體中的一份子。

從眾並非不好而是要理解自己為何而做?而非不知不覺而做。

透過行為省思內心是件重要的事情,才有機會有知有覺地生活,才能擺脫你的習性。我們真的需要搶購衛生紙嗎?當然不需要,但為何你做了呢?想想吧!也許你對自己會有新發現。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