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心理Tip60 態度:投資別食古不化但也別一昧追求報酬(2025年8月更新)

[2025年8月20日更新]

人們常說投資別食古不化要與時俱進,的確是,但也別一昧追求高報酬。食古不化通常指的是過於守舊而不變通,這個心態在股市中有時會是致命傷,因為資本市場瞬息萬變,可能一個政策就改變了某間公司的命運,可能一個產品問世就改變了這個產業的生態,所以小散戶們若過於堅持某些過往的認知會無法在市場上好好的活著也賺不到錢,甚至損失慘重。最近,有個數據是這樣:台灣投資人買ETF的比例是亞洲之冠,近5年的ETF狂潮你我都是見證人,我想是因為過往很多人買個股賺不到錢或單壓一檔股票風險太高而使很多小散戶慢慢投向ETF的懷抱,ETF是一種投資組合,不單壓一檔股票的確容易賺錢但若以為買ETF就萬無一失也是另一種食古不化,像是產業型ETF不一定能降低風險。

撇開標的選擇不談,小散戶們最常見的食古不化就是開槓桿這檔事,很多開槓桿的小散戶把槓桿當作致富手段,在市場不如預期時直接畢業而讓很多人覺得開槓桿不好。事實上,開槓桿是件好事但過度使用槓桿並以為自己在套利就容易變成你以為你拋開以往認為槓桿很危險的認知但同時也讓資產陷入高風險中。

最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鴻海(2317),它在2024年以前有10年以上股價都維持在100上下10%,每年配息4-5%,所以過去10年有很多人是買鴻海存股並質押再買, 除了股價穩定外,它榮登質押王的另一個原因是公司營運很好也不太可能一夕之間改變太多,有問題再調整都還來得及,但這麼做的人若槓桿開太高應該會在今年4月連三根跌停板中畢業,沒機會做任何調整。

另一個例子當然就是債券質押三層,同樣在今年5月台幣升值10%時受傷慘重,但開適度的槓桿的確會讓資產增長速度稍快。

也就是若小散戶過於守舊堅信某些做法的確會影響投資績效,但你以為你變通了但又有錯誤的認知搞不好損失更慘重,這在比特幣、黃金等商品上也是如此,所以投資上除了要避免食古不化外也要對你選的標的或做法有正確地理解,比如質押槓桿比不超過1.5倍比較安全,也就是要量力而為才不至於讓資產暴露在飛灰煙滅的風險中,不然,食古不化反而是好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