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心事78 |社群媒體心理學2 | 心理小常識:蜻蜓效應、權威服從研究及反饋效應(2023年3月更新)

[2023年3月19日更新]

又來到心理小常識單元嚕!本次推出的是蜻蜓效應、權威服從研究及反饋效應,歡迎收看。

蜻蜓效應

史丹佛大學教授珍妮佛與安迪在2011年提出「蜻蜓效應」,主要論述為蜻蜓4片翅膀是社群行銷的4大要點,有了四片翅膀便可載著目標自由翱翔。在此說明一下四片翅膀:

  • 第一,掌握重點,以人為本。也就是說吸引小粉們先了解他們的需求或價值觀,重點建立在短期可行且可評量的明確目標上。當然此目標對粉絲們來說有價值,像是來到小編經營的專頁是可以得到最新資訊還是跟共同興趣者討論
  • 第二,激發個人情感並抓住小粉絲的注意力,例如在發言時加個標籤或舉辦個活動吸引人,有圖片加圖片有影片上影片,最好配個搞笑旁白。
  • 第三,以故事型態呈現,某認知心理學家曾說過人類天生聽得懂故事,故事內容最好在不同媒體上行銷,「有故事」就能吸引人。
  • 第四,採取簡單的行動,千萬別把事情複雜化並給予小粉們及時回饋,像是版面簡單好使用、每月定期發佈產品分析數據,比如本網站每日更新文章、每月有熱門文章計評比。

權威服從研究

社會心理學家 Milgram於1961年做了Obedience to Authority Study ,這個實驗是讓受試者在不知情狀態下,誤以為自己要協助做的是「學習與處罰間的關係」實驗,但實際是進入權威服從研究系統。受試者進入情境後見到一個被綁在電椅上的人,一旁的觀察員給予指令表示只要此人答錯題目就要接受電擊懲罰,此懲罰是越加越強的。

 此過程只要觀察者沒有停止指令受試者仍會按下更強電擊的按鈕,即使他覺得不忍心。完成實驗離開後受試者才會知道剛剛在幹嘛,並被要求對此內容絕口不提以免影響後續的實驗進行。研究結果顯示,百分之65的人會聽從權威,即使你覺得不忍但在某些設計的情境下你仍然會跟從權威。
這個從我們的教育現場、政治現場、股票市場皆能得到印證,相信不用我在此多此一舉的舉個例子你也能了然於心。
 反饋效應研究

第一種進行方式,羅西與亨利把班級學生分成三組,每天在上完課後做測驗評量。第一組學生會知道每天的結果,第二組是知道每周的結果,第三組則完全未告知結果。八星期後,改變作法。第一與第三組對調,第二組維持現狀,進行八周。結果顯示:第二組進步情形穩定,第一組則成績持續退步,第三組則持續上揚。因此,知道結果非常重要。

另一個心理學家布朗做的結果則表示:學生自己主動得知結果會比老師給結果來得好。

第二種進行方式,赫洛克把受試者分成四組,第一組為表揚組,每次做完工作後給予稱讚表揚,第二組是被罵組,每次做完只要發現有點問題都要嚴格批評與責備,第三組是忽視組,做完沒有給任何評價靜靜聽其他兩組倍增讚及被批評。第四組是控制組,與其他三組隔離,做完不給予評價。

此結果顯示:第四組成績最差,第一、第二組則比第三組好,第一組成績越來越好,第二組則穩定中有起伏。由此可知得到回饋很重要,即使是被罵,像是我在某粉絲團看到被小編罵的小粉有時還挺高興的。
經營社交媒體千萬要記得有時要幫小粉們點個讚,給個留言回應,或是酸他幾句還是做點互動連結,就是不能沒有回應。此應用在家庭教育現場也是,稱讚小孩罵罵小孩,讓小孩立即得到回應非常重要,忽視小孩的下場通常最慘,請牢記在心。

-THE END-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