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心事99:一個人的日子是憂鬱、孤單如影隨形?談談「為自己而活」…

「為自己而活」這件事應是每個人耳熟能詳的詞,不過真的有人能為自己而活而不感憂愁、孤單嗎?我個人覺得有點難,身為心理師的我也可能無法完全做到。

2017年至今,我接了些許憂鬱、焦慮、恐慌、強迫症等個案,其中有些人大半輩子都為他人而活但最後親情不在(或失去)後都覺得不知人生為何而活只是等死,這也讓我想到以前在安養中心看到的老年人們,他們也有類似的心情,最近新的感想是也或許這是絕大多數人必須面臨的空虛、孤獨感,所以一個人的日子是得學習為自己而活但不太能完全只為自己而活。

這些個案們有些有結婚生子,有些則沒有但後來皆因家人過世、沒有往來而一個人生活,有些人在這之前就有情緒困擾,有些則是後來才爆發,共通點都是一個人的日子過不下去,沒有依靠沒有陪伴的人在身旁,只剩下心理師是唯一見證他們還活著的人,如上所述他們多半在早年生活都是將重心放在他人身上(或犧牲自我),較少顧及自身需求、感受,突然間不用再為他人做什麼了才發現自己活著也不知道要幹嘛!

有時我會跟他們說:「多將重心放在自身,學習為自己而活…」,後來我想想這些話對他們而言是否就像「幹話」一樣沒什營養,其實,也許他們不是不知道要做什麼而是跟這世界沒有連結(接)感而使孤單、寂寞更顯得巨大。

這種孤單、憂鬱很像是被世人拋棄的狀態,緊縮在一個社會角落的空間裡,諮商對他們而言是陪伴、情緒支持的功能多過於自我探索,而這也讓我不禁覺得如果沒有工作、家人(親密關係)的人真的能只為自己而活嗎?!我覺得100%有困難,但有60%的比例放在自己身上顧好自己,自得其樂應是可行的。

「為自己而活」的定義我認為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滿足於現有的生活樣貌,比如我喜歡寫部落格,雖然有讀者觀看但我終究還是因為自己想寫的才繼續下去,這已是我生活的一部份,我也曾過著類似上述個案們的生活,說真的太無聊,那種莫名的低潮我大概能體會,我的意思是說我算是獨立性高的人了,還是覺得這種日子要過個幾十年真是強人所難,畢竟人有情感、社交需求,這是維持心理健康很重要的因子。

2021年三級警戒時我在家上班一陣子,只能說在辦公室上班還是好些,即使在家沒人管自由自在但心裡會空虛、無力,所以即使能為自己而活也不能人際孤立,至少要有個感覺有親密感的人存在在生活中才行,當然個案們將生命目標放在他人身上頗為危險,所以為自己而活是要將生命目標放在自身,但何謂生命目標?有些人除了照顧別人以外沒其他的目標,所以為自己而活是個需要思考的議題,當你多數時間都沒「自我」時要學這門功課著實不易。

所以,不管你現在處在人生哪個階段都要有些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增加獨立性的同時也給身旁的人空間,因為把生命的意義建立在他人身上會使雙方感到壓迫,也可能導致關係破裂,哪天關係不再再來學習會更辛苦。

寫下這篇算是有感而發,發現很多人面對一個人的日子是焦慮、害怕、孤單、寂寞的,也許這也會是每個人最終的生命課題。

以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