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投資是我熱愛的事,投資股票、網站,也包含投資自己。如果說投資專業,我其實不太懂那些商業術語,會計成本或是死亡交叉線都像是天邊的一朵雲,遠觀不能近看(重點是看不懂)。但對於投資心理則有無比的熱情,像是飛蛾撲火般的奔向它也在所不惜。
投資大師如巴菲特也是談心理,例如小雪球滾成大雪球之雪球理論。市場的老將們也都說要能賺到錢,就得戰勝人性。今天開講內容主要是分享在這幾年看到市場中人們的心態,並談談停損這個概念。
說到停損,它是市場中的生存技能,也是人生的必學技,但基於自尊,很多人是下不了手。劊子手大多是被唾棄,人大多喜歡當受害者(這樣才能搏取同情)。所以,理性的停損考驗著人性中的面子與是否博得同情的問題。
很多人投資並非真的只想賺錢,而是其他,像是:贏得自尊感、炫耀自己的很行、覺得與眾不同等心理需求。喜歡預測股市走向的人很多,為什麼?預測對了,代表我很厲害,製造贏的感覺,同時也得到掌控感,就像握著方向盤,想去哪就去哪,是一種自信心的展現。當然,在市場中也有一群人是喜歡跟明牌的,也反映出在股價劇烈變化中想獲得安全感(跟有經驗的人買較不會賠)。
無法免俗地,從眾反應也一定會出現在投資市場。從眾行為是社會心理學的一個名詞,白話文稱之為人云亦云,專業的說法是人們會直接以他人或是多數人的意見與觀點來當作自己的想法與意見。主要原因是希望不要出錯(大多數人都這樣覺得應該是正確的方向)、合理化自己的行為以避免做了這些事情後的認知失調(認知失調是指兩個認知不一致或是認知與行為不一致時的不舒服感覺)。
舉個例子:
2008年的金融風暴時,大多數人的投資選擇是趕快逃難把錢贖回,所以會瘋狂的賣股票,如果你不賣股票一定是異類,很多人很難熬過這關是因為你會聽到旁邊人不斷的碎碎念賠多少之類或是你不賣就怎樣之類的閒言閒語。即使沒有,你看指數不斷往下跌停,你也會懷疑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從眾反應也呼應上述的跟隨買股票行為–想獲得安全感。
重點終於來了,來思考一下停不了損的原因:
1)不想承認錯誤:停損前得做一件事就是承認判斷錯誤,回應上面提到的投資的心理需求–面子或贏的感覺,全部會在這個動作上得到的反饋是直接命中要害–我是魯蛇一枚。
2)不夠了解自己:有些人害怕停損是直接認為承擔不起這樣的打擊,所以假裝沒看見(不賣就沒有賠錢)。也許你比你想像中還能承擔這些失望與難堪。另外,也可能是不知道自己的能承擔到哪裡而無法選擇。
3)無法戰勝恐懼與失望:市場的起伏就是你的情緒起伏,人很容易被這不穩定的股票價格牽制住情緒,所以這像也反映出你很難面對這樣失望與恐懼的情緒。
4)無法承擔責任:我在投資中最常看到的一句話就是:「某某人推薦某股票,但現在股票大跌,怎麼辦?」即使是某某人推薦的股票也是自己按下訂單,所以都是自己幹的事,但因為不想承擔責任,另一句常見的話就是:「都是某某人推薦某股票害我賠大錢」。
認賠就輸了?
投資大師索羅斯在接受採訪時曾提到:「我的成功不是來自於猜測正確,而是來自於承認錯誤」,我很喜歡這句話。而這也是我看到許多人最後可以賺大錢的原因之一。停損是你為自己的股票負責而且是在給自己退路。曹操的故事告訴我們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同樣的適用於股票市場。
認賠賣出股票是財務性的損失,但真正讓人痛苦的是非財務性的損失:「被人看笑話了」、「怎麼別人都可以賺我都賺不了」(我比別人差)、「之前明明有賺但當時沒賣」(後悔自己沒有先見之明)等。也就是說心理上的損失是最難熬的。
你可能看到有人是期待媳婦熬成婆,苦盡甘來,用時間去賭一口氣看股價能不能升天;或是;也可能看到他之前的操作經驗都有賺錢,但這次怎翻船,這樣的狀態令人更沮喪而無法停損。停損認賠須要勇氣與承擔,而這是身為人需要的一種技能。
停損並非你輸了,而是給自己創造更多機會去累積能力去達到下一次的成功。認賠會讓你痛,這種「痛」會讓你必須思考錯誤,而這才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