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日更新]
穿越幸福家庭的假象,理解不健全的家庭
近日(2016年11月)看了一本書-「家人這種病」,這本書挑戰了東方文化根深蒂固的家庭關係價值觀,提出許多疑問與思考,像是血緣是家庭關係的必然條件嗎?我們能承認家庭關係的不美好而不去掩蓋它嗎?
如果你是華人家庭文化的認同者,應該看不下去甚至覺得作者實在「有病」,但不得不說這本書值得看,當你看不下去時更要看,那代表它完全挑戰你不想碰觸的信念。
有時我們並未真的了解家人
作者一開頭就提出此命題:何謂家人?我第一個直覺就是有血緣關係,但除了這個家人的定義到底是什?彼此心靈相通還是相處和睦?亦或純粹就只是同住一起而稱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值得思考。
如果是以血緣來定義家人,那被挑戰的是如果這個家人對你一點都不尊重也不友善,緊抓著這個關係的意義是什麼?只是因血濃於水無法割捨?
雖說同住一個屋子但還是有很多名為「家人」的人彼此不了解,作者提到一位朋友以為很了解自己的母親,後來才在母親的文件中驚覺到自己也許沒有這麼了解她。
這樣的經驗我也有,家人的某些面向是我從未知道但真實存在的。當然,這樣的經驗不只出現在家人,朋友也會,可以思考的是會不會有時就是因為是家人,你會理所當然認為非常了解彼此而忽略其他進而影響關係。
過度相信家人把家人的責任擔在自己身上
書中舉的例子是詐騙集團打電話以家人有危險來勒索,她認為是否由於太過相信家人而把對方的責任擔在自己身上?
這在台灣實在太常出見,例如媽寶或是啃老族,有些人也許還不到此地步但在我們根深蒂固的價值體系中,「家人的事是自己的事」或是「家人有難你不出手是無情無義的」等想法是長存在主流文化中。
有時會因為就是家人這樣的關係而使人們喪失判斷與冷靜思考的能力進而受騙、受傷,然後又以此為羈絆綑綁彼此,但我們真的需要這樣嗎?
所謂的家庭之愛底下隱藏的是什麼?自私還是控制或是其他?這些是作者希望讀者探索的地方。
家人的期望讓彼此勞累是可怕的壓力源
我在「雋永的儀式」這篇文提到儀式類型,儀式是家庭凝聚的象徵,但如果家人關係欠佳,每年過年或中秋還是得全家人團聚和樂融融這樣的戲碼相信是許多人不想繼續演的一齣戲,這空洞的儀式就是壓力的來源。
家庭壓力是多數人的壓力源,在這樣的關係中有時是掙扎衝突,不管是過多的期望或是被賦予的責任都著實重壓在我們身上。主流文化中的傳宗接代是家庭責任之一,雖然現代社會對於女性是否一定得生小孩或是為小孩維繫不美好的婚姻已認為不必要,但大部份的人還是會選擇對主流價值妥協與忍耐。
可以思考的是這種責任的負面影響是什?很多時候父母將自己的未竟事務加諸在孩子身上,或是家人過多期望導致小孩不能自主,這些無意識的傳遞造就彼此埋怨,甚至覺得因為這樣的家人關係犧牲自己的人生。
心理諮商常說人要為自己負責,上述狀況不論哪方都沒有為自己負起真正的生命責任,在意識上以為我是在為己負責啊!但深入探討後才驚覺在無意識間還是把責任歸咎在他人身上。
過多的期待使家庭成員們生命乏善可陳,適時放下幼年未完成的遺憾吧!
未完待續…
圖片來源:翻拍自家人這種病書籍封面
後記
多年後重新看這篇文有很深的感觸,華人的血親是根深蒂固的價值觀,未來仍不會消失但新的家庭形式也是未來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