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較嚴格的字義來說,「神話」(myth)專指的是源於古希臘的神界演義,也就是東方文化傳統下,讀者普遍有些知曉,卻又不盡熟稔,主要以宙斯(Zeus)為首,環繞奧林帕斯(Olympus)朝廷中心所發展出來的眾神恩怨情仇故事。
「神話」一詞是日本學者對「myth」的漢譯。
「話」為日文漢字「故事」之意,因此「神話」便是「神的故事」,這與「myth」的希臘字源 「mythos」,漢文為「故事」(story)的基本意涵一致。
而就中文而言,「神話」的字面意義亦不難經聯想而得知,甚若去「話」之日文意旨,而就中文的「話語」之義的話,以「說神的故事」而解之,反而要趨近於希臘人的詞「mythos」之原意了。
因為,更進一步來說,「mythos」所描述的「故事」,並不止於「神的故事」,而是「經過流傳的神的故事」。
「mythos」是經過希臘吟遊詩人的傳唱,方得以盛行流傳。
特洛伊戰爭
早在公元前八、九百年前,吟遊詩人便在希臘城邦間傳唱原本就為希臘人所熟悉之希臘人攻打特洛伊城的故事。
一直到公元前五百年左右,詩人荷馬(Homer)記下特洛伊戰爭,以及隨後希臘聯軍首領之一的奧德修斯(Odysseus)返鄉歷程,寫就《伊里亞德》(lliad))與《奧德賽》(Odyssey)兩部史詩,成為希臘文學之濫觴,亦系統整理希臘神話,奠立神界譜系。
在功能上,希臘神話雖然與東方所謂的「神話」一樣,都具有解釋自然的作用,比如說:雷電交錯是因大神宙斯發怒所致,與中國雷神主災的說法非常相近。
然東方神話故事與故事間往往不具關係連結,希臘眾神的關係卻是緊密複雜的。
嚴格來說,祂們根本就是一家人,奧林帕斯朝廷做主的是宙斯,皇后希拉(Hera)原為其姊,而其他的主神,不是宙斯的子女,像太陽神阿波羅(Apollo)、酒神戴奧尼修斯(Dionysus);就是祂的兄姊,如海神波塞冬(Poseidon)、希拉等。
這種關係的安排並非偶然,關係親近的一家人,並且處在同一政治權力的結構裡,經常會產生微妙與複雜的互動,既聯合又鬥爭,與人類社會狀況無異,甚至更深刻地反映人類心靈本身。
我們可想像奧林帕斯朝廷的基礎,是多麼地脆弱與變化多端,江山是兄弟姊妹共同打下來的,宙斯「因緣際會」登基,如何穩定這群誰也不服誰的皇親國戚,要祂們不相互攻詰,也不能過於親近,以免危及江山的統治根基,著實令宙斯耗心竭力。
這和人類內在的精神衝突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客體關係理論創始者克萊恩(M.Klein)所謂的偏執-類分類(paranoid-schizoid)焦慮,若以文字加以具象之,便如主客體未能完整分化的內在眾神,欲理智而無從得之,天人因此處於不斷交戰的狀態。
本篇未完,下集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