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24 | 由幼兒被虐死而社工紀錄疑似造假的新聞來聊聊專業人員在政府制度間的共謀…(2024年4月更新)

[2024年4月26日更新]

這個新聞大家應該都知道我就不贅述了,專業人員不論是機關內的編制人員或機構外的合作人員的這類現象並非少見,甚至在有些單位是常態。

政府機關列管的個案很多,應該說是包山包海,要每個個案都做到非常好有困難,所以選擇性地做以避免耗時工作是許多專業人員(心理師或社工,也包含個管師等)常做的事,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只是要不要承認而已。

以人性來說偷懶是正常,上班不摸魚應該不可能,但當你便宜行事或無所謂成習慣造成的影響不一定只是表面上這樣而已,也包含個案對專業人員或制度的信任度低及印象不好。

被列管的個案通常是非志願個案,以我的經驗來說願意接受服務的個案不到3分之1,態度不好的也絕非少數。這就造成了專業人員無形中會討好個案或與個案共謀:只要完成交辦事項即可,做的怎樣不重要,反正個案意願不高。舉個例子來說,我曾做過需要訪視個案的個管工作,機構的電腦系統規定須在某期間內完成電訪及家訪,多數人是有打電話講個幾秒鐘就算,到案家若沒人投個信件就算,個案們通常也不希望花太多時間跟專業人員打交道,所以也就這樣就好。其他時間拿來抓寶(或打電動)比較實在,這類工作比較像是社工服務,那心理師呢?有些其實也是差不多,我認為這是制度跟個案及專業人員共同造成的現象,曾身為當中的一份子有時我會覺得這真浪費社會資源,耗費大量資源請所謂的專業人員做表面功夫。

我們都期待好的制度與方案能為個案帶來更多的好處,但事實上我認為未必,有些個案因接受過各個機關的服務已經很厭煩,對專業人員淺嚐而止的服務方式也不滿,對個案來說這些短暫的專業關係不一定能改善其問題,對專業人員來說不一定能做到什麼服務,也或許共謀就是最好的平衡。

結論就是當政府包山包海並宣稱能達到良好的服務時,有時只是弭平人們恐懼的安慰劑,也是專業人員謀生最好之地,兩者也形成共依附關係,以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