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5日更新]
從2022年至今(2024)聽到許多心理師們開業的消息,一家家裝潢得不錯的諮商所在社區中不斷冒出,有心理師說開業太好賺所以很多人去開,我聽完心裡一堆問號(???),加上聽了全聯會理事長演講講她的開業歷程後,我更覺得開諮商所超難賺,我自己算完成本(場地等建置成本、每月固定成本、現金流…)覺得開業的人是錢太多嗎?而且我還看到已開業的所長還在其他諮商所兼任,那不就是代表個案量沒多到不用兼職,這實在無法說服我收自費諮商、寫方案申請政府補助是條好賺的康莊大道,如果是這樣我應該也不用在這寫什文章了,去開個諮商所不就大賺特賺了?!
社區諮商顧名思義就是在社區做諮商(包含推廣,當然學校開的社區諮商的課程不是這樣講的),就是得經得起市場考驗、有個案量等,現今的社區諮商扣掉講座外,就是政府轉介案(個別、家庭、團體治療)及自費個案(個別、家庭),至少我接觸的是這樣,但說真的政府計畫案也是很多單位在申請就是。
我分享一下全聯會理事長的演講重點:
她認為「經營諮商所不一定能賺很多錢,這跟成本與規模有關…」,我算了一下成本至少150萬元,總資金至少要準備500萬,這只是避免倒閉的資金還談不上賺錢,她說她花了約11年回收成本,說真的500萬讓我投資個0050滾個11年可以快翻倍了,開諮商所搞不好全數打水瓢:3年就燒完,這風險也太大了吧!
她也分享社區諮商裡即使是轉介案也要讓個案知道錢誰付,在初談時要跟個案講明權利義務(簽同意書),自費案也需跟個案討論次數、費用是多少最舒服等,這些討論完對彼此都好,另外,她認為心理師做社區諮商要有做完整療程的能力,也要跟談個案談每次療程的效益或進入下一階段的準備…,所長要能做行銷、督導、管理,比如定期團督,諮商所內部也要做結案追蹤以了解個案是否有完整歷程才結案,若是一個個案2至3次就結案代表心理師做個案的穩定性不高(也可能是心理師狀況不好),但完整療程不一定是長期諮商,5次也可算完整療程端視個案實際狀況而定,研究顯示能做完整歷程的個案約4至5成,所以我用此比例來算諮商所要稍微賺錢至少每週要有20個個案出席,若這些個案非穩定個案那總量要30人以上才能彌補不穩定的部份,看到這你先想一下一間諮商所每週會有幾個新個案上門說要諮商?幾個穩定個案?然後流失的個案要持續有新個案上門來補足…
當然諮商所還需要有SOP、要服務效率、善用電腦管理、個案管理要正確等,除了行政管理、行銷外,我認為經營個案量是最重要的,經營個案量前要先經營「品牌」,但我不認為所謂的品牌是某某家族治療中心、精神分析學派、遊戲藝術治療中心這類的「品牌」,因為個案沒這麼專業,大部份人可能連諮商都不了解也沒必要了解,除非因個人喜好而接觸相關書籍、工作坊等,不然都是需要時才會找心理師,所以個案是否知道你用哪個學派還真的沒這麼重要。
另外,我在社區遇到、看到的一個矛盾現象:大部份的個案知道諮商要持續才有用但也想知道到底要看幾次有用,所以逛諮商現象慢慢出現,想諮商但不一定信任諮商,當然這可以透過初談篩選減少這類個案就是,這就回到上面所說的:要跟個案建構清楚的雙方認知。
多數諮商所為了生存都會申請政府方案,但不管如何「個案從何而來」還是是必須面對的事,比如申請醫療人員諮商計畫但還是要有符合資格的個案走進諮商所不是嗎?所以經營品牌會比開業來得重要,開業後再經營品牌就是要燒更多錢(等待個案上門)且是在跟時間賽跑(不能倒)。
那我認為的品牌定位是什呢?我認為是專長族群,比如憂鬱症治療…,至少讓個案知道找你是有效益的,「信任」、「忠實」是品牌的價值,所以取得個案信任、認同比較重要。
結論就是我認為開諮商所做理想比賺錢來的有意思,談能否賺錢太沉重,現實比想像殘酷,我相信有諮商所賺錢但這不會是多數,而且在開業前要先做好品牌定位且確保個案來源,所以我會想開業嗎?當然不會啊!花錢花時間花心力還不一定能回本,這我不幹除非哪天我想不開或有人出資才可能做這種事,現在我還是寫寫文章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