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12| 校園危機處理之表達性藝術治療介入 4: ETC理論與評估(2023年5月更新)

[2023年5月15日更新]

繼續ETC分享旅程…

第3篇 介紹左腦,現在來說說右腦吧!

  • 感官:就是指當事人的五感:聽、嗅、視、味、觸,像是玩黏土是觸覺,音樂是聽覺,聞媒材是嗅覺,由此了解當事人內在的感受。
  • 情感:著重在當事人與媒材互動所產生的情緒,可客觀性描述讓案主能回到認知且有架構性地理解情緒(知覺),也可在此層面協助案主表達更多的情緒(情感)。
  • 象徵:指的是個人獨特性的直覺觀點,比如以藍色代表自由,綠色代表輕鬆等。

這個架構是可應用在戲劇、音樂與肢體活動上,不一定只純用在視覺藝術媒材上。

通常,當事人會固定「停留」在一個層次,如固定在動覺上,而認知與知覺則很弱,當然也有人是認知很強情感、知覺很弱,總之,透過此架構去評估案主優勢與劣勢能力是重要的,而這也是治療歷程的起始點。

透過讓案主自己選媒材並觀察他如何使用媒材而了解其訊息處理歷程,然後設定治療目標,協助他從某個層面「流動」到其他層次。評估層面方式有以下四種:

  • 對媒材偏好

若是選流動性媒材,反映出當事人在訊息處理與圖像建構及決策上有較多情感涉入,但若是太多情感則會使其無法清楚思考阻礙其因應問題的認知能力,反之亦然。

  • 與媒材互動方式

這是表達性藝術治療與口語治療最大的不同處,這反映出案主處理事務的能力與對不熟悉事物的因應能力等,此可協助治療師形成初步的個案概念化。

  • 作品的風格與表達的元素有哪些

有些人可能會慣用某些方式去創作,如以符號畫圖。治療師須注意別太以自己對作品的看法去詮釋而是讓案主自己分享,因為每個人投射出來的意象會不同,治療師都說完了那個案就都別說嚕!很多訊息就會不見。

  • 創作中的言語表達

透過對話邀請案主回應自己的作品,如圖案的聯想或作品本身的意義,這是諮商訓練中常做的事應無需多作解釋。

在創作中讓案主得到滿足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有時治療師的安排是得做這樣的設計,避免創作的挫折。

創作經驗的本身就具有療癒性。

評估完當然就是擬定治療計畫嚕!上面提到根據左右腦六個層次了解當事人的起始點後,從他熟悉的層次發展到不熟悉的層次,比如我某個治療團體的成員都很習慣用彩色筆及色鉛筆類的媒材,那我就會在其中加入蠟筆、超輕黏土與軟黏土來讓他們能流到情感與動覺感官層次。

當然媒材轉換循序漸進較有安全感,另外,治療關係當然還是第一要務,也可跟當事人說明為何要做這些等,就是透明化治療歷程,我認為針對某些防衛性強的個案做多點說明是必要的,不然關係很難建立。

在治療歷程中對話也是重其中一環,像是「這個媒材摸起來如何?」、「這讓你聯想到什麼?」

結案時,則可回顧整個歷程的作品(用照片也可)並整理學習到的部分,最後邀請案主將所學的延伸到生活層面來自助。

未完待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