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迷思】諮商是找心理師抱怨!?

雖然有些專業人員在推廣諮商時會說有需要找人抱怨時可以找心理師,而且有些人的確沒人抱怨沒人能說心理話只好找心理師說,雖說如此作為不是太正確但這的確有益於諮商利用率,不過也會有負面影響就是。

諮商簡單來說有抒發情緒(抱怨)功能但若只想抱怨很容易失焦也流於表面,這在自費跟政府轉介案的個案身上都會有。

自費個案若不求療效只想說說那就也無妨,畢竟錢是他付的,不過若是個案使用政府方案的資源則是會造成困擾,因為錢是政府付給心理師的,機構會要求要有效果(改變),若一直停留在抱怨層次個案也可能無法再申請更多的服務,比如延長諮商時數,畢竟這些資源不是誰都可以拿到,使用者「沒有善用資源」不是好事。

諮商是漸進式的思考心理議題(核心議題),若停留在抱怨會讓個案無法思考其應負的責任、其問題跟其行為、想法、情緒的關係,抱怨就是負向想法及情緒的外在歸因,簡單來說很容易變成都是別人的問題,若是這樣的話那是否就是要他人改變?!這跟諮商期待的目標會有所牴觸。

而且抱怨是把焦點放在他人(外在)身上而非個人身上,其實也是一種防衛,因為這樣就逃掉了自我探索這件事,若希望透過諮商改善問題,首先就是要將焦點放在自身,說真的有些人是不想改變但想要諮商,那我覺得還是要探討其個人議題,至少釐清問題跟自己身的關聯性,釐清後不改變也是一種選擇,也更能因應問題,所以結論就是諮商有抱怨功能但並非終極目標,有時心理師也是會挑戰個案的價值觀,若心理師只是聽聽你的不滿是很可惜的事,你也無法更了解自己。

以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