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1日更新]
這次,嘗試把電影跟心理學連在一起,請看以下不負責責任之探討:
非常多年來,很多人藉由電影來探討心理學,這是大眾文化路線的一支。不論是社區課程或是學校輔諮商中心,大多是透過電影吸引你來參加。
為何要用電影來談心理?就是直接談心理學太沉重,透過電影比較輕鬆,殊不知能夠討論心理現象的電影多半都還是很沉重啊!那幹嘛多此一舉呢?!
不過心理師使用電影素材來宣導心理,跟所謂的電影心理學仍是不同地。前者是透過故事主題討論心理議題,後者則是探討觀眾看電影的心理狀態、影片內容怎麼影響觀眾心理,及影片的群體效應,像是海角七號,當時很多人透過電影內容彼此連結與討論,不論是草根性文化的生活或是服裝語言等都引起很多共鳴。
在進入心理學殿堂之前,先來問問何謂蒙太奇?
答:就是拼拼貼貼之拼貼手法。
請問何謂拼貼手法?
答:請看下面解釋。
電影理論家Balazz提到:「蒙太奇是將導演拍攝下的鏡頭按照一定的順序連結,這些連續性的鏡頭是導演本身的創作意圖」(此是我根據其說法翻譯成白話文,原文實在饒舌),現在用以下以影像敘述來說明蒙太奇吧!
鏡頭一:岸上有一群觀眾在看划船。
鏡頭二:划船開始。
鏡頭三:划船的動作。
鏡頭四:從船的角度看岸上的群眾。
鏡頭五:第一名的船到達終點。
這五個片段會引發我們觀看者的一種心理共鳴而投入劇情中,有些人進入觀眾群,有些人進入划船群,可以想像當船到達時你也會跟電影裡的群中一起歡呼喝采,這絕對會引動你的情緒,跟著劇中人物又喜又悲。
看到這你就知道這是一種非邏輯式的表達方式,本來事件發生順序是一二三四五,使用蒙太奇就是變成五三二四一,同時透過影像的象徵來表達,但是怎麼解讀就是觀眾自己的事了。
比如一個旅人騎著馬在古道上蹣跚漫步,夕陽西下,烏鴉滿天飛。根據這個畫面敘述你大概會感受到這個人的憂愁與不安,什麼都沒說卻也什麼都說了。
以心理學角度來說明就是:我們看到影像,經過知覺系統聯想成某些事件與感受,這過程包含觀看者以前的生活回憶以及對未來的想像,也就是從部份到整體的心理現象。
很多事物都有三種,同樣地聯想也有三種,以下稍微分別說明:
- 類比聯想:像是某個電影裡有兩個人即將要步入禮堂,一個畫面是兩人在奔跑與同時其中一個人在讀另一個人之前寫的信件內容來暗示兩人即將結束之前的相思,要迎接幸福,就是鏡頭間用相似的片段讓觀眾產生類似情境的聯想。
- 對比聯想:就是用兩個對立的鏡頭表達,像是一個是黑夜裡一個人伸出一隻手殺死某人,下個鏡頭是在湛藍的天空底下群眾在歡呼的典禮即將展開,讓觀眾感受到兩個不同命運的反差。
- 接近聯想:就是鏡頭間是相似的行為與畫面,例如一個鏡頭是有一群羊擠在一起走路,另一個鏡頭是一群工人擠在一起走路。
透過視覺畫面的聯想以及內在自我的投射,創造出許多不同的影片詮釋,所以說好看的電影是每個人看得感受與想法會不同,更可以說觀眾也是電影創作的一環,透過心理作用這部電影就不再只是一部電影了。
也許,在小暗房中我們早已在無意識中完成自由聯想嚕!
鏡頭間的轉換創造了空間,我們都在此跟創作者一同撰寫電影故事,最後你離開電影院時帶走的是屬於你自己詮釋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