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25 | 透過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來談談情緒困擾這議題…(2024年8月更新)

[2024年8月9日更新]

新聞公告自2024年8月1日起免費的心理健康方案從15歲擴展到45歲,其中提及現有25%的壯年族群有情緒困擾,也就是包山包海的政府方案也得因應社會現象來做點政績。不過,3次補助只是入門磚,談3次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使用這服務要有合理的期待。

不管哪個人生階段人每天多少都會有情緒困擾只是程度差異而已,情緒困擾跟早期經驗有關,最早可推及至嬰幼兒時期,也跟想法與環境有關,餵養情緒的東西實在太多當然也包含社會比較之類的。很多人無意識地認為有情緒不好,應該說展現情緒得到負面回饋的機率很高,比如你在職場發脾氣同事長官會說你壓力因應能力不好(俗稱壞掉了),所以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把情緒隱藏或關起來是常見的現象,然而這也可能使其情緒困擾更嚴重。

有情緒困擾並非不好,應該說身為人類沒有情緒困擾應稱不上有人味,但無法調節情緒允許其失控也不健康,為何有些人會一直陷入情緒困擾而出不來呢?

舉個例子,某人因家庭環境欠佳而自小無法滿足物質慾望,長大後又因工作收入不滿意或過度消費帶來經濟壓力,他心中認為自己就是倒楣怎麼努力都沒用…,乍看下來就是早期精研沒滿足到的慾望長大後過度補償,或是負面思考帶來負面行為等,不論是慾望或價值觀或社會比較都不斷餵養這樣的情緒困擾,然後這個人就一直覺得壓力很大或失落等,也就是適應困難,我知道這在講廢話不過很多時候人就是知道問題在哪卻不想改變或不想接受現況,通常希望現況符合其期待,也就是無法正視與承認這些情緒進而與之共存。

結論就是心理健康跟個人與自己相處的能力有關,不管是感情問題還是人際問題或是經濟問題都是,能夠跟自己好好相處你會發現外在人事物的問題突然間改善很多,也許你的生活環境不會改變但你已經不這麼低潮了,情緒永遠都存在直到你死去的那天,消滅它並不現實,你可以理解它想帶給你的功課並做出更好的選擇提升生活品質才是看心理師的目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