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職場21 | 心理師入門8:諮商最難學的是什麼?為何很多人都說一口好諮商但卻做得很普通甚至不適切?(2024年5月更新)

[2024年5月18日更新]

諮商或心理治療基本上不好學,讀完研究所拿到執照也不代表你能做好諮商,很多個案抱怨心理師諮商做的不好也算常見現象,所以,諮商最難學的地方是什麼?我認為是當下精確的判斷(評估)及回應(包含問問題),這看似很簡單但我認為沒有下過功夫大概永遠也學不會。

人在接收訊息及處理訊息時會受很多因素陰影,比如過往經驗(記憶),心理師在諮商室中接收個案的訊息時也會有此問題產生,所以能當下覺察有無中性看待訊息很重要,所以也才說心理師在諮商室中得高度專注心無旁鶩的聽個案陳述並且不受個人因素影響。

我在參加各式工作坊或訓練時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心理師能把如何諮商說的頭頭是道,但實際操作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不過這也涉及個人對諮商的理解,比如:我認為這樣介入是當下最適合的但其他人˙並不認為,也就是諮商其實有所謂的標準版本或是心理師應該怎樣做才是對的介入的評判。

心理師評估個案狀況與其個人所學的諮商理論有關,不過基礎的會談技巧及思考邏輯大致相同,這在研究所階段要奠定基礎若基礎奠定不夠穩固,學任何學派大概也都無法做到該學派的精隨而是只是依樣畫葫蘆而已。

我在全職實習的時候曾經寫過一篇心得是我跟個案說這我不知道(清楚),實習課的老師回說不能跟個案說我不知道,這樣會讓個案覺得你沒有能力…,所以老師認為心理師要展現出他是有效能與能力的才行,但真的是這樣嗎?至少我在個別督導時督導並不認同這樣的說法就是,她認為心理師的意圖很重要,常會問我這樣說或這樣做的意圖是什麼?最初的學習我是將基本諮商技巧與我喜歡的學派的技巧不斷重複使用,也就是所謂的依樣畫葫蘆,然後透過督導再次修正,我認為在學習過程中不斷修正是很重要的。

不論團體或個別督導都會討論到所謂的個案概念化,我認為個案概念化並不難但要在評估的當下就回應相應的內容並不容易,這還真的沒有所謂標準版本。

同一句回應有些心理師回應起來就很順暢及有效,但有些心理師使用起來就變成很刻意或流於表面,我認為差別在該心理師是接收到個案當下的訊息並做出適合的回應而非認為使用怎樣的技巧才是好的回應,也就是心理師技巧很好但不適合當下使用也沒用,但很多人會陷入這樣的困境,認為展現優異的技巧是重要的。

基本上諮商技巧跟個人對諮商的修為有關,技巧最終會跟個人融合在一起,就像有次我聽某鋼琴家彈奏給愛麗絲這樣的小曲子,她沒有展現什麼的技巧但這首曲子聽來就是超級感動,另一個鋼琴家也彈奏過這首曲子,也是聽來讓人陶醉,但完全聽得的出來兩人對音樂的理解及詮釋是不同的,大概就是這樣的境界。

當然也很多心理師就只停在研究所階段,這就是個人造化了,心理師能否突破其限制在實際操作上有所進展除了天份就是練習與改變,沒有刻意做這樣的努力大概就會變成能說得一口好諮商但實際上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比如我看過有心理師在諮商目標上寫要協助個案覺察情緒但實際操作上就是要個案自行改變情緒然後就什麼都沒有。

當然,個案認同或喜歡的心理師未必代表這個心理師很好,過度依賴或討好心理師都是問題,也就是心理師也可能因個人需求而讓個案過度依賴她(他),這也包含在心理師的個人修為中就是。

結論就是諮商入門容易,很多會談技巧不難學,但要學的到位就很難了,不是每個心理師都能走到這個階段,一部分停留在最初的階段,一部分走到一半,只有少數人能把諮商學好,這還涉及了一個關卡就是有時你做的介入個案並不喜歡,而變成為了討好個案做了其他介入,也就是在當下的評估與回應是不夠純粹,涉及很多心理師個人需求就是,這也是學好諮商最難的地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