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5日更新]
緊急災難處理中的心理復原技術是其中一種方式,它與認知治療技術相似,是以短期且有效率地教導案主因應逆境的技巧但不是治療。
不論是大型災難或小型意外事件,緊急介入並非是做創傷處理而是「預防」創傷。
心理復原技術與心理急救稍有不同,可做單次也可多次,視對方最需要的心理需求而定。
它是一個模組化取向,也有手冊讓你參考,透過這些已經設定好的方向去結合本身(心理師)的訓練經驗運用與服務。
簡介一下內容:
- 資訊與排序
- 問題解決技巧
- 持續正向活動
- 掌管反應
- 促進有益思考
- 重建健康連結
上面提到此是以受災的家屬或本人最優先的需求為主,談話時肯定他已經做得因應措施,再以對方自身的資源結合引導增加他的適應力。
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復原技術並不期待花太多時間在同理案主的內在狀態,是以認知上的討論為主,聚焦在有實用性的技巧上。
心理諮商或治療較會去挖掘內在深層的情緒及想法,但緊急處理就是做急診室的工作,先讓傷口不要惡化,若自身的復原能力不錯,就不用繼續回診或就醫,但是若是較嚴重的傷口(創傷)就得轉介並治療。
若期待緊急處理做到諮商的療效,那就本末倒置了。
聚焦在一個重要目標上
通常會在談時間有限,建議聚焦在一個重要的目標或技巧上即可。先蒐集案主的資訊並排列出優先順序,此可透過手冊中的「問題篩檢表」篩選。
此部份考慮的重點為「是否為主要問題?」、「嚴重程度?」、「會因時間而惡化嗎?」、「最需要處理的項目是?」等。
在跟案主討論配套措施時雙方可腦力激盪,但內容要具現實性與可行性,此可參考手冊的「問題解決」工作單,建議列出7至10個方法。
在增進案主有益的想法同時也不要完全否定無益的想法,因為這些負面思考可能為真。
透過「有益想法」」工作照片單討論無益的想法會造成哪些情緒困擾?並確認有益的想法為何,透過「有益想法」工作單寫下來。
然後以想像的方式去增強,基本上也可採用正念減壓的方式。當然,這些有益的想法要持續不斷地練習。
我認為這是有用的一個技巧,在2010年底我曾花幾個月時間練習正向語句,把自己說的詞刻意改成正向用語,間斷地練習到2014年,的確在這個過程中改變我對世界的看法而這也頗有支持力量的。
在重建健康的社會連結上,可以使用社會關係原子圖的方式讓案主畫出或列出自己的重要他人,包含宗教、寵物或其他,不一定要是人類。
本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