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心事21 「麻醉風暴」觀後感:聊聊心理創傷(2023年2月更新)

[2023年2月28日更新]

2015年「麻醉風暴」獲得金鐘獎4座獎,我覺得它是一部很值得看的小影集,它探討的是醫療體制與第一線醫護人員的過勞議題,不過我今天要聊的是心理創傷。

該劇中的蕭政勳醫師在國中時有被霸凌的經驗,其曾有一段記憶空白且不願想起。為此蕭醫師失眠10多年且有嚴重的咳嗽,每當他回憶或接觸到某些痛苦的片段時,咳嗽會加劇,這算是一種身心症。

痛苦的記憶會隱藏在身體中,有時候是症狀,有時候是一些奇怪的行為舉止,如身體抽動或緊繃,每個人的身體都會儲存痛苦記憶。我曾遇過一個個案與蕭醫師相似,其在談某些經驗時喉嚨會感覺有異物卡住但事實上並沒真的裡頭有東西,故,身心症狀需要先排除醫學上的疾病問題。

劇中有一段是楊醫師診斷其有解離性失憶症,解離性是很嚴重的狀態,你可以想像一個人的主人格已完全無法控制行為更別說工作,這是種失序狀態,我這兩三年(2020至2023)也遇過類似的個案,除了創傷外也跟長期壓抑情緒有關。

我覺得這部片最經典的是葉建德的故事,看這戲觀眾就像名偵探柯南一樣,隨劇情辦案:一齣自導自演的醫療殺人事件。

葉建德是包著糖衣的毒藥,利用體制來完成個人願望,而他也是創傷的受害者:目睹自殺。這是種無能為力的悲傷,他看見自己無能救人。我們面對親人或個案都會有此心情。很多加害者都曾是受害者這並不是要替加害者脫罪,而是如何理解其心理變化。

站在心理衛生的立場預防永遠是最重要的,心理諮商有時企圖在預防與療癒間游走,心理師也能看到案主的渴望,像是葉建德的渴望是制度改變與同袍活著,他只想做醫生,他以為正確的相信卻帶來災難,其實,他除了恨院長也恨自己,我認為透過諮商他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兩位主角最後都選擇面對痛苦:一個是找國中同學問清楚並道歉;另一個達到目的也得到道歉(雖然他認為自己不需要),最後回到醫生的角色從中再次得到力量也從黑夜中走向黎明。

很多人持續地的痛苦是因為沒有得到道歉,道歉雖不能完全撫平傷口但沒有它的傷口一定會持續惡化使人瘋狂。

以上,與你分享….

2 thoughts on “談心事21 「麻醉風暴」觀後感:聊聊心理創傷(2023年2月更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