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0日更新]
死亡是必然現象,誰也逃不過。若能覺察死亡的意涵並帶來覺醒,我們更有可能以全然不同的面貌活著。
古希臘哲學家伊比鳩魯對死亡有三項論點:
第一,靈魂將滅,人的靈魂會隨著形體的死亡而滅亡。
第二,死亡是全然無知覺狀態,死亡發生時人不會知覺到它的存在,即是死亡與人是無法共存。
第三,生死對稱,人類死後的不存在如同出生的不存在一樣。
針對此我的體會與思考是他認為人只有一世,當我們死亡時我們根本不在場,靈魂不會停留世間,也不會轉世,這與他的享樂主義概念不謀而合。當然也跟許多宗教與靈性教導互相牴觸,古早的轉世概念,安慰許多人對死亡的恐懼,甚至前世今生概念讓許多受苦的人們得到答案:因果循環是受苦的來源。我個人是相信人的靈魂會輪迴,至少我個人經驗時代如此…
宗教也蘊含著類似的教導,基督教認為人死後會上天堂(如果你是教徒的話),即信主得永生而佛教的修行是為了解脫六道輪迴,成佛,也是永生的隱喻。
剛剛講了我依據我的經驗,靈魂可能存在,我若接受此概念,會覺得即使死後,仍可成為不同次元體而存在,好像死亡就沒有這樣可怕,我並非真正死去,死亡非生命終點。
倘若,我接受靈魂將滅概念,我可能會擔憂時間不夠多,死亡就是終點,死後也不用燒金紙或忌日拜拜。
我曾有三次面臨死亡的經驗,第二次是最接近死亡,當時10歲左右,跟表姐與姐姐姐套著游泳圈在海水中玩。突然間我嗆到水,才知道剛剛淹水了。的確,當時完全無意識,無知覺到任何東西。
不過,積極的做法是思索要如何度過每一分鐘,如果不想有遺憾,那現在該怎麼活著?除了我個人外,我也面臨果然許多親人的死亡,也因此我做事比較衝動,應該說我比較有行動力這是我面對死亡陰影的方式…
人們有時會否認死亡的存在,逃避生命的責任,很容易忽視自己的選擇是要自己承擔。選擇代表要負責,意味著放棄。
我很喜歡這句話:「當我死亡時,我根本不在場,既然不在場又何必焦慮?」以下是我有感而發的書寫:
主題:不存在
一秒眨眼,一瓶瓶一罐罐屍魂飄盪在黑盒裡,
一秒閃爍,如生命哀歌,低迴唱吟。
空間轉移,悽慘叫聲,迴盪耳邊。
恐懼 害怕 哭泣
颼颼涼風,背脊涼。
存在的靈魂,不存在;
存在的體溫,不存在;
存在的眼神,不存在;
存在的觸摸,不存在。
輕輕抬手,重重放下。
驚恐表情,持續運轉。
太陽映入眼簾,刺眼,
生命,存在在呼吸;
生命,存在在延續;
生命,存在在心跳;
生命,存在在生命。
存在,
不存在,
同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