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心事50 關照情緒:幫情緒貼個OK帶(2023年3月更新)

[2023年3月21日更新]

2016年4月初看了TED Dr.Guy winch 的「為何我們需要情緒急救」影片,情緒是我們每天都會有的東西,但多數人從小到大的生活經驗不太有人會提,包含學校,除非你走進心理的殿堂,這麼重要的事情卻被忽略實在說不過去。

對生理健康的偏愛

人自有記憶開始就會知道身體受傷要治療,手被刀子劃破,血流如注,家人馬上拿張衛生紙,幫你止血與優碘消毒,貼個ok繃帶,慎重點還會去打個破傷風以防感染。如果去游泳池玩,不小心溺水,還有救生員下海,嚴重點的就來個CPR。

每個人來去醫院或診所看個小感冒都是家常便飯,有健保後更像是去家中廚房一樣,醫院的大門就是你家的後門。逛醫院已經流行很久,看個病吃個藥,心理就會安心,不管到底有沒有病。殊不知,這是對生理健康的偏愛,逛醫院本身就是一個尋求心理慰藉的行為,不論老少,有時是想跟醫生聊聊天,有些是想證明自己有病然後要家人關心。

這都是想透過別人來照顧自己心理健康,走到這裡通常是「病入膏肓」,那為何會走到這步呢?因為,人們不重視心理健康,也不懂情緒保健與急救,當作傷口不存在,任它化膿擴散,血流乾枯,最後只能截肢(問題是沒有諮商師會截肢這個技術)。

「孤獨致命」比「香菸致命」來得恐怖

孤獨會造成高血壓、高膽固醇與免疫系統疾病,致死率高達14%(很高嗎?),小時侯,因家庭因素我常感到孤單,會認為家人都不在乎我,並且延伸到朋友群,它誕生了憂鬱與生氣等情緒,讓我生活在暗黑面,那時候身體也不太好。

在臨床上,我也看到很多人跟孤獨奮鬥多年後仍然戰敗,不可不慎。講者提到「行動」是個好方法,別人不打電話給你,不一定是不在乎,你也可以打給對方,不是嗎?有時,你是被自己製造的幻覺給蒙騙。

Dr.Guy winch的比喻很有趣,香菸盒上還會貼個香菸致命的警語,但孤獨上不會貼孤獨致命的標語,而事實上它影響人的生活層面非常廣,這是值得思考的事情。

挫折讓你相信自己是條魯蛇

失敗與被拒絕在生活中會不斷出現,當你失敗或被拒絕時,心中的小劇場演的是哪齣戲?是灰姑娘還是噴火龍?你自導自演的戲決定日後的人生是重新再來亦或是哀怨一生。成功者共通的特質都是對挫敗保持樂觀,溫拿有時是天真的樂觀者。

如果你的手被割斷,看到的人會說不用治療,它還能動就好之類的話嗎?當然不會,但人們對情緒的受傷卻容易說出「時間會治癒一切」之類的話,卻不是鼓勵對方去止血(面對它)或擦藥(處理它)與看醫生(心理諮商),而你我都知道「時間會治癒一切」某個程度是騙人的,最後你一定無法放下它的。我看到很多被診斷憂鬱、焦慮、恐慌等個案早在10多年甚至20年就有症狀,只是當時不以為意,最後就醫時都很嚴重了…

情緒保健與止血

很多人從小到大無形中都被教育不能有情緒,例如被罵會說哭什麼哭?這是情緒保健的最壞示範。有次團體治療,成員問我有情緒不能怪別人,那就只能怪自己,我回應說為何要怪自己?這是一個奇怪的邏輯,情緒就是情緒,無須怪罪任何人與事,它是一種狀態與現象。

講了這麼多,接下來稍微介紹一下保健與止血方法:

  • 了解自己的情緒,就是自我覺察有哪些情緒被壓抑
  • 思考情緒從何而來,就是情緒的渴望是什麼
  • 學習跟情緒相處的度量,情緒來的時候與它共存,不一定要做什事。如果一定要做什事,可以做呼吸練習(請參考這篇 )或找人傾訴,找不到人,就找諮商師吧。
  • 學會安慰情緒,可以自我對話,可以鼓勵它,可以秀秀它
  • 保持良好的睡眠,首推這項。
  • 增加自尊感,就是提升對自己的認同與自信心,沒事不要自我打擊
  • 轉移注意力,專心於其他事情

寫到這,你應該同意情緒保健很重要,當它流血時,幫它消毒貼個OK帶,沒有的話,紙膠帶也可,這是最低限度的自我照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