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導3 | 「督導與專業倫理」講座後記:督導責任、掌握品質及自我照顧(2023年4月更新)

[2023年4月3日更新]

2010年上了一堂「督導與專業倫理」講座,與你分享。

督導需協助治療師發展個人風格

講師提到:「有效的督導是需要協助心理師發展成為最後的自己,使其有創意、自我肯定、思考諮商等,注意力要放在受督者而非個案身上,但也不是要犧牲個案,整個督導過程皆是充滿倫理的,比較好的督導方式是問問題,讓受督者思考,目的是不要讓其傷害自己及他人,思考可以幫助督導了解受督者的知識、深度及廣度,而非是填鴨式教學。督導是很具有使命感的工作,他是以服務的精神來督導人,因此是以尊重的態度來看待受督者的選擇」。

以上這個敘述我感受很深,現在的督導(熙琄老師)我覺得有慢慢幫我發展上述過程

我在全職實習遇過一個很批判性的督導,每次督導都是一場夢靨的開始,我寧願不要督導,因此我覺得督導的專業和受訓的狀況真的非常重要

在台灣的督導其實有很多我剛剛講的狀況,就像這場講座的講師也說若是督導本身沒有把自己的經驗做整合和接受督導訓練就做督導是不好的,因為一個好的治療師不能代表你可以做好的督導。一個好的督導可以挖掘出一個好的治療師,幫助這個行業的發展,所以,隨便就成為一個督導是不合倫理的。

幫助一個人成為好的治療師的過程我覺得跟成為一個鋼琴家很像,在練鋼琴的過程中當你的技巧到某個程度後就是需要思考音樂、讀譜…,在思考過程中去嘗試想表現的音樂性,在這個來來回回的歷程中深化藝術,兩者養成歷程有異曲同工之妙。

界線與受督者品質掌握

另外,督導在界線部份需要釐清彼此的期待(訂契約),並在過程中看到亮黃燈時就要開始注意了,也要做紀錄…,而與受督者的雙重關係需避免,若有雙重關係則要不斷去覺察關係(如覺察關係中的權力問題)並且建立界線,在督導時間只談督導要談的東西不談其他的東西。很重要的是督導需要掌控學生的品質,不能讓受督者犯對個案來說是無法挽回的錯,例如:不該自殺變自殺,可以預防自殺卻自殺等,這是無法原諒的。

其實在台灣多少都發生過類似的狀況,在掌控品質上其實是有問題的,實習幾乎沒有在擋實習生,不可否認我以前也會覺得否定一個人想當諮商師的理想是很可惜的,何謂誰適合當諮商師?但是經過這次的課程我覺得這是必要的,就像講師說的不能讓你的病態影響功能

其實會想走這條路的人幾乎都是有創傷經驗,而且只要是人多少都有病態行為,但是重要的是不能影響到個案,學心理可以自助但不一定要助人。不適合做心理師,轉行是保障自己也保障他人。其實這也跟制度有關,現在心理師的考照說真的不難,若諮商師自己沒有自覺和覺察其實很可怕,但這是一個專業發展必經過程,也希望台灣心理發展越來越好。

課程很多是在陳述當一個督導的核心概念和倫理,都是比較抽象的東西,聽下來我覺得當督導沒有想像中簡單,不是像法規說有三年的諮商實務工作就可以的,而且是比當一個諮商師還困難的事,因為你會影響到一個諮商師的專業發展,是渡人還是殺人?是需要更多思考、訓練及養成的。

講師提到一個重點,就是每個督導都還是需要成長和尋找諮詢(再找督導來協助自己)而諮商師應該都要有自己的諮商師。

最後,講師提到靈性的部份我也很有感覺,在專業工作中很耗能量,我們不像醫師可以戴口罩來防護自己,我們是沒有任何防護的,因此,有時可以想像跟個案間有一道白光屏障或是工作完後有個儀式性的行為來轉化負向能量

自我照顧是重要的倫理

不管是督導或諮商師的自我照護都非常重要,例如覺察哪些習慣變嚴重、覺察情緒及發展多樣化的生活、生活規劃等,而從國外經驗和研究中發現一個諮商師可以做到80多歲不被淘汰,靈性修行是最後一道防線,幫助我們跨過許多困難。我很認同這個想法,在這一年(2010)密集的個案工作中我覺得有時真的是快burnout,講師說每個諮商師都會burnout尤其是好的諮商師更快。我不知道別人是否定義我是好的諮商師,不過,透過宗教或靈性的確可以讓我對人性有更深的體會而不是處於負向能量的低潮中。

另外,2010年初我已開始發展自己的自我照顧而且覺得界線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界線也是一種尊重,如果沒有建立個案工作界線是非常可怕的,甚至是會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

最後講師提到心理工作的職業傷害是人際孤立,的確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