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7 | 輔大心理系性侵風波隨想1:記憶與投射(2023年2月更新)

[2023年2月15日更新]

2016年5月30日左右,臉書上開始流傳一位輔大心理系學生的八千字文章,概要為去年在該系所發生的性侵事件處理過程,此文為受害者的男友發表。這個震撼彈投下後引發喧然並被流傳討論,我是在5月31日看到並回應,當天有夏林清的第一次回應文,6月1日又有二度聲明(雙方的文章請自行google),這件事情有人從法律角度來探討,而我想到的是記憶與投射。

我剛好發表了一篇名為記憶可靠嗎? 的文章所以聯想到記憶。我這個人實在太八卦,所以八千文章看了兩次,夏林清回應也看了兩次,然後還google她的背景…,會google的原因是我對她不熟,對於她做了哪些事蹟並不清楚但可以確定的是我知道她很有名且是權威,具有強大的影響力,當然,既然身為八卦者,也詢問了輔大心理系中的人,聽聽在此環境人的想法。最後,我將之解讀為政治性事件,但心理師如何解說政治性話題?請讓我娓娓道來。

記憶

從文字內容與八卦消息中找出共同處,可以了解此事件的角色有受害者(包括其男友與支持她的人)及權威者(夏林清與加害者及支持他的人)兩邊的糾葛。以記憶來說,受害者陳述的內容是與權威者共同建構而來(當時有夏林清與其他人參與),夏林清聲明中表示與其記憶不同,誰的記憶是對的?這當然不重要,可以確定的是沒有一邊的記憶是絕對正確。而這些記憶還包含兩方從認識到事件發生與事後互動直到最近的關係脈絡與互動內容,它是複雜的社會集合體。

而這記憶集合體會有N種版本流傳,包括你我看的版本,還有我們自己解讀後的版本與新聞媒體版本。

「真相只有一個」–名偵探柯南。

是的,真相只有一個,但敘說真相的版本會不斷持續創新與出版,因此討論版本內容不是太重要。那我們就往投射的主題邁進。

投射

為何是投射呢?主要來自受害者文章中提到對夏林清的尊重與信任及權威角色等敘述,且此事件第一時間沒有進入性平中,以系所工作小組來處理,而夏林清參與其中重要的對話,例如要受害者寫文本之類的,當 然,還包括八卦消息來源得知夏林清在輔大心理系的權威位置與學生們對其的崇拜與景仰(這也是受害者感到震驚的地方)。

精神分析的投射概念是人們面對內在超我時,所用的防衛機制,而人會將其性格、態度、動機或欲望等投到他人身上;榮格對於投射的看法是人將自己內在好的或社會接受的特質,與自我或社會無法接受的負向特質等投向他人身上。被社會接受與自我接受的特質,稱為人格面具,被社會與自我無法接受的稱為陰影。

因此,夏林清的權威、理想化或是其他形象是其他人投射出來的產物並不一定是真實的她,被社會認可的部份成為她的人格面具,例如:正義感、勇敢等任何你想到的形容詞。在崇拜她的學生們(或其他人)投射的過程中,會忽略且不太覺察其負面的特質(陰影),會過度認同其人格面具,完全忽略其也有陰影(包括她自己也可能忽略)。

而這也是受害者文章中提到無法相信她會想要導引此事件變成酒後亂性等陳述,那種震驚來自於其投射內在好的特質在她身上,如好人或是有正義…,而自我不被接受的特質被潛抑了。權威者因被許多人共同投射,自己也接受這些人格面具,但同時也可能完全忽略內在陰影,因此,作出了驚人之舉。

這很像是極力反對嫖妓的政治人物,最後被發現去嫖妓,因為他完全否認自己的陰影。以此邏輯,此事件的發生來自內在陰影的作祟。夏林清極力參與婦女(與其他勞工階級)的社會運動,對此做出許多批判但真的不會做出壓迫女性(或低階層)的行為嗎?我認為當然有可能做出壓迫受害者的事情。

人的身上不會只有好人特質,也同時存在壞人特質(如陰險….),如果只承認好的特質存在,那就是不接納自我的陰影。夏林清的權威角色並非她一人造就,而是社會群體共同給予的結果,成為某種理想化的角色。但她畢竟還是一個人,真實的人就是會有陰影,就是會有邪惡與貪婪等,而受害者覺得她迷戀權力的說法,也是因為受害者們無法接受自己內在貪婪或是邪惡的陰影導致的結論。

權威者做了不符合形象的事情,也是權威者不能接受自己內在陰影的結果,因為越是壓抑,最終也是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例如她極力提倡人權,潛抑壓迫或歧視的陰影,就是越有可能會做出此行為。特質不會不存在,是你選擇不看見或者是人格面具已經摘不下來或不願摘下(也包含其他人不願她摘下來)。

陰影本來就是存在,不管你多麼想忽略它,都是徒勞無功。這也是為何社會會持續不斷的爆出某個權威好人做了某件社會不能接受的事情造成震撼,因為這是社會群體中的人們共同壓抑陰影的結果。

寫到這,我覺得自己有點在繞口令。

這件風波可以思考得是如何面對自我內在陰影,只要人更能接受自己的陰影,這類事情就會減少發生。榮格認為這是一種社會責任,一滴水就是一整片海洋。每個人都有社會面具,適時的覺察並摘下面具,接納陰影有助於社會進化。

親愛的人們,wake up ,歡迎來到真實的人性世界。

4 thoughts on “評論7 | 輔大心理系性侵風波隨想1:記憶與投射(2023年2月更新)

  1. 大眾論點如眾多小石匯集形成的一道自我檢視之門,
    人人皆可為自身而踏入進此門為自身檢視,
    是戲也不是戲,鑰匙在自身身上,門也是。
    不完美並非黑暗,有誤卻用力掩蔽又於自我檢視之門前推脫`拉扯他人不斷,這演示出:夏及工作組眾不適任於陪伴這類的任務及工作質性。
    那可能有人會說:我們之中許多人是因為夏系統的方式而成長的,是見證也是事實呀!
    那就學會沒有不會誤示之時,這次就是!
    任何一件材質在好的衣服都會有穿到或是任何穿不下`無法再能穿上之時,先換穿上別件衣物並非是什麼死或被殺了等這樣子的發生,夏及其工作組成員語與論提及的死有那麼好發生?有這樣子輕鬆的發生方式?有走過的都知,真的死過了的是不會為死而如此推擠拉扯他人的這般演示的。
    相信各界相關的專業域都不斷以觀察在注視著此事件,並為此在自我警覺著需要自我檢視及再次學習的是些什麼?並投注進學習著。
    大多的沉默不代表沒有意見`想法,而是已將觀察到`檢視到的投注於學習`實行上了,這是我個人的猜想(這段是給夏及其工作組眾看的,真的是我個人猜想又如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